戲劇是動的藝術,喜劇更不例外,電影中的喜劇、動作同樣如此。大衛·波德威爾在其著作《電影藝術導論》中說到:「運行的形狀幾乎總要比靜止的形狀更能引起我們的注意。」動作喜劇作為融合喜劇片與動作片特徵的亞類型電影,總以「新」、「奇」的敘事形式讓觀眾沉醉其中,而流連忘返。功夫巨星成龍的動作喜劇電影,不斷的刷新中國電影的新紀錄,這就好像是給觀眾精心特製的一道道豐盛可口的大餐,讓觀眾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到一絲的歡樂。成龍監製的《我是誰2015》,可謂是對香港動作喜劇亞類型電影的一種堅守與發展,因為在影片裡,觀眾看到了勇敢、機智、諧趣、敢於行動的角色形象,看到了具有「成龍印記」的動作與喜劇風味。
由宋胤熹執導,王海祥、姚星彤、張藍心、于榮光、盧惠光等大多具備成龍系演員的《我是誰2015》,以快遞員李子威(王海祥飾)無意間撞到一起命案為敘事點,將一場追殺與身份問題的追尋放置於奔跑之中展開,由此,勾勒出了影片的「宏大敘事」,也無形間將影片的動作與喜劇的格調提升到了更大的空間之中。《我是誰2015》是根據1998年成龍拍攝的經典動作喜劇電影《我是誰》的「舊瓶新酒」式全新演繹,一來是對經典電影的致敬,二來則是對「成龍動作喜劇」風格的一種繼承與探索。片中,「你究竟是誰?」、「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你是誰」的對答,就好比哲學中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而影片也正是如此建構,將動作與喜劇藏於懸疑之中,構成了一副「人在囧途」式的動作喜劇圖畫。
羅蘭·巴特提曾言,小樂是「一種源自文化的快樂,這種快樂對於社會而言更安全。小樂是一種世俗的快樂,是文化的產物,」而觀看動作喜劇時的快樂就屬於這類。《我是誰2015》在全方位展示成家班動作之精準、風趣之外,也將一股濃濃的喜劇氣息填補其中。當然,影片中或多或少的留下了「成龍印記」,這是源於設計的強勁敏捷的武打動作和演員表演的驚心動魄式的影像奇觀。同時,影片的快感源於一種「遊戲」式的快樂。也就是說,電影的敘事在緊張的追逐中推動故事的發展——李子威的「臉盲症」與黑幫的追擊為「引爆點」或稱「遊戲點」。「遊戲對任何文化形式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遊戲的實質是,它是自願的,因而是自由的;而且它能產生秩序。遊戲中的秩序是玩家們自願接受的。」觀眾在觀看影片中,透過故事的演繹與演員的動作、神情的詮釋,讓自己置身其中,從而感受到歡樂的刺激與快感。
《我是誰2015》中李子威與黑幫的關係就是一種互動的遊戲關係。在影片中,無論去麗江窮遊的驢行達人童欣(姚星彤)在公路上的歡樂「碰瓷」,讓人捧腹大笑,還是死纏爛打的跟著李子威一路狂奔,乃至在酒店,在雪山的驚險場景,都無疑給人一種「遊戲式」的快感。再者,李子威與黑幫在狹小巷道與公路上的追逐,導演有意的配置了「自行車+馬+汽車」的懸殊交通工具,讓觀眾能夠在這種特殊符號之間體驗到刺激。這就不僅僅從細節、動作設計上增添了喜劇的真實,也從故事上創造了經典的喜劇、動作樣式,從而形成一種繼承基礎上的革新姿態。
《我是誰2015》依然沿襲了「動作+ 喜劇」的傳統,不同的是這次新生代導演宋胤熹融匯了許多新的電影元素,並在不同的題材中加入了相關的敘事內容,從而使得這一部致敬電影更具娛樂性與動作性。儘管,影片中的動作和喜劇的挖掘還達不到成龍經典動作喜劇電影的高度,但這樣的嘗試還是值得肯定的。因為,我們希望在電影中,看到成龍攜成家班再創造一個又一個電影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