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鷀

2021-02-15 董改正

 

 

       鸕鷀

  文/董改正

  由灣村到龍王嘴有三條路。一條陸路,一條陸路加水路,合起來就是一個圓。中間的這條是水路,它就是圓的直徑。村莊塞得滿滿的那些年,陸路雖是通了,但三輪車顛得人得時時刻刻提防著心別蹦出去,身體別像葫蘆那樣給拋出去,下車的時候,得檢查身上的零件少了沒,所以灣村人去龍王嘴乃至南下北上,都喜歡走水路。

  樹老人一直守著水路。早上過渡是他撐的篙,晚上回來必定還是他劃的槳。正月打工出門是他接的行李,臘月回家必定還是他遞的行李。小囡囡滿月回家媽媽抱著她坐的船,小囡囡懷著小囡囡去龍王嘴醫院生產,坐的也還是他的船。他一直就在這條河上。

  他在船上究竟待了多久了,村裡最老的德馨叔也只能說個大概:「嗯,他的鸕鷀換了五代了!不錯,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他長得好,乾淨,身上沒有一滴泥點子,坐在場門口修手錶,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去做渡公了……」

  樹老人的鸕鷀我見過。三十年前我出門讀書坐船時,兩隻鸕鷀蹲在烏篷頂上,一會兒看水,一會兒看雲,一會兒看我,一會兒什麼都不看,閉目,就像無人坐船時的樹老人。無人坐船時,水拍著小船,他們一起晃悠著,水裡面,三隻鸕鷀的影子。

  「樹爺,這鸕鷀能活多久?」

  槳聲遲疑了一下,兩排細浪像兩條雪亮的麻花辮,拖在船側。一隻鸕鷀箭一般扎入白花花的水中,瞬即叼上一條重有兩斤的草魚。它撲騰翅膀飛回原處,再轉身如原來一般蹲好,這才開始享受自己的勞動。眼見著嗉子一陣蠕動,優美的曲線動態地鼓脹著,律動著,片刻之間魚便咽下了。

  另一隻視若不見,依然呆呆地看著水面。

  「十年吧,也有八年的,也有五年的,就像人一樣,有長有短,有的是命,有的靠緣,很難說得清。」

  「你沒給它們帶環套嗎?」

  老人沒回答,慢慢搖著櫓,櫓聲吱吱嘎嘎的,與譁譁的水聲一起,遼闊了楓河。

  「那你養它們做什麼呢?」

  兩隻鸕鷀交頸低語,耳鬢廝磨,風吹動著它們灰青的羽毛,它們一起眯起了眼睛。

  「一定要有什麼用處嗎?」

  譁譁,譁譁,水花向後,船卻向前,流水一直向東。

  這麼說著,十年過去了,又一個十年過去了。我因事回鄉,返城時路過渡口,已尋不著路了,渡口也被荒草覆沒了。渡船還在,不見了樹老人,破敗的烏篷上,蹲著一隻鸕鷀。船隨波輕漾,它便如木雕鐵鑄的船上零件,一漾一漾著。船上水裡,都只有一隻老鸕鷀。

  公路修得比楓河的水面還要平展,小車可以一直開到門口,就像船一樣泊在門前。村裡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很多人搬到了城裡住,城裡的每條道路都是一條小河,方便。樹老人守了半年,只有兩個人過渡,一個是傻孩子蓮生,一個是患了老年痴呆症的德馨爺。他們還活在過去的時間裡。樹老人就一直替他們守著,直到楓河承包出去,承包人笑眯眯地找到樹老人,讓他給鸕鷀套上環套,他才帶著它們離開了渡口,據說去了遙遠的洞庭。

  「那這隻鸕鷀呢?」

  「誰知道呢?也許是它記得路,自己回來了。」

  「那樹爺呢?」

  「誰也沒有他的消息,應該是去世了,要不鸕鷀……」

  「他有兒女嗎?」

  「一輩子沒結婚呢。聽德馨爺說,有個姑娘從姑蘇來,懷裡抱著兩隻鸕鷀。後來不知道怎麼地,鸕鷀到他手裡了,她呢,不知道去了哪裡,但是她的表卻落在他那裡了。他就做了渡公了。」

  「是真的?」

  「誰知道呢?德馨爺都分不清兒子和孫子了。他的話,只能當故事聽了。」

  

  

相關焦點

  • 最後的鸕鷀
    正在尋找魚群中的鸕鷀們一隻魚鷹奮力控制住捕獲到的鯉魚魚鷹,學名鸕鷀,有的地方叫它黑老鴉。鸕鷀善遊泳和潛水,潛水時首先半躍出水面,再翻身入水,姿態優美。鸕鷀在捕獵時腦袋扎入水裡追蹤魚類,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在水裡划水,鸕鷀的視覺和聽覺非常靈敏,並對其捕獵有很大的幫助,在水下無論多靈活的獵物都難逃魚鷹伸長脖子用尖利喙部發出的致命一擊。
  • 南非鸕鷀集體棄養後代
    近日,人們發現許多南非鸕鷀(Cape cormorant)雛鳥被遺棄在羅本島(Robben Island)上自生自滅,為此多個海洋、野生動物組織聯手展開救援,在兩天的救援行動中,救出了近1,700隻雛鳥!這是自2000年一起漏油事件以來,南非西開普省第二大的海鳥救援行動,而救援組織表示,他們懷疑食物不足是親鳥遺棄雛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