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明星:【白菓樹下】創始人——李豔星會長

2021-02-12 廈門白砂經濟文化促進會

他,眷戀故土。

他,為家鄉建設出錢出力。

他,白砂經促會會長。

他,是白菓樹下會所的創始人。

他,是李豔星

早春的初雨,帶來了一場濃濃的重霧。仙嶽的山嶺、篔簹的水岸、遠端的燈火、近處的人流,一切都隱藏了起來。這是李會長家鄉的景。白菓樹下,是家鄉的名字。

是對故鄉有著怎麼的眷戀,才如此的執著以故鄉命名。

初中畢業、年僅十五周歲、從未離開過小山村的李會長,輾轉上杭、龍巖、福州、天津,到吉林的長春求學,一路北上,沿途行程近萬裡,短短的幾天時間,火車穿越橋隧相間的崇山峻岭、滿眼翠綠的長江中下遊平原、絢爛金黃的華北平原、空曠無垠的東北黑土地,這些只在書中描述過的地方,突然之間映入眼帘,給年少的李會長造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漫長的四年求學過程中,只回家了兩次,主要的原因,就是買不起往返的火車票。

求學,勤工儉學,工作,李會長几乎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思鄉之情,卻是愈加的強烈。

李會長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塊魂牽夢繞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她、失意時想到她、逢年逢節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她,那就是童年時光生活生長的地方!那就是故鄉!

李會長樂善好施,為家鄉建設出錢出力,以此為樂。

我們的民系,很不同於其它的族群,經歷了千年的苦難,自中原客遷而來,卻不以地域來認同自己,而是以文化和語言這種更為恆久的方式來凝聚自己的族群。我們秉承先祖的傳統,眷戀故土、熱愛家園,即使迫不得已漂泊他鄉,揮手萬裡、一去千年,依然不忘自己是流落他鄉之客,固執地堅持著自己的語言,遵守著家鄉的風俗。這就是客家人的情節。

遙遠的鄉愁,早已在祖先千年漂泊的漫漫徵途中,深深地滲入了骨髓,世代相傳,成為了一種隱秘的相思,即便此地已然成為故鄉,依然難忘漂泊者的古老鄉愁。這,大概就是客家人鄉愁無限、綿綿不絕的情結吧。(摘自李會長《鄉愁無線》)

——致敬眷戀故土,為家鄉建設出錢出力的李會長。

關注白砂經濟文化促進會公眾微信,了解更多信息。歡迎投稿


關注白果樹下公眾微信,吃喝玩樂任你玩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