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有這樣的父母?」收到遂川縣民政局申請撤銷廖某生等監護人資格案的訴狀後,書記員小羅氣憤地對梁敏說。
原來,三個孩子的母親李某因吸毒販毒被判處了刑罰,為了達到不被收監服刑的目的,李某不斷懷孕。在監外執行期間,李某陸續與兩名毒友生育了一個女孩、兩個男孩,其中兩個男孩出生間隔時間還不到11個月。
最終李某還是被收監入獄。三個小孩中,姐姐貝貝的監護人是其爺爺廖某生,軒軒和陽陽的生父項某雄成了兩個兒子的監護人。
三個孩子從小就寄養在不同家庭,兩名監護人的經濟條件很差,無法支付寄養費用,致使三段寄養關係難以維繫,此時的貝貝年僅5歲,軒軒、陽陽才3歲。
孩子的命運讓人揪心。因為毒販母親,孩子出生後,就背上了沉重的生活枷鎖。
「如何辦醫保?如何上學?」對普通小孩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如今卻成了這三姐弟的難題。
「這個案子的事實清楚,判決也不難,但判下去後,孩子的監護權雖然確認了,他們今後如何生活?」梁敏陷入了深思。
為了妥善處理好該案,梁敏和小羅對三個寄養家庭進行了走訪調查。走訪中,梁敏看到了三個孩子的日常生活,貝貝讀幼兒園了,寄養人拿出貝貝的作業和獎狀,自豪地向他展示;陽陽嬌憨地依偎在寄養人身旁,還請梁敏喝酸奶;調皮的軒軒看到法院的警車後很好奇,對寄養人問個不停……
三家寄養人的愛心,讓三個失去家庭關愛的小孩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感受著家庭的溫暖。
實地走訪後,梁敏清楚地知道,對三個孩子來說,最好的選擇是維持現有的寄養關係。為此,梁敏和小羅又與當地民政局、福利院等部門進行了多次協調。
通過推行多元解紛機制,最終確定了最佳解決方案:法院判決三個孩子的監護權變更為當地民政局,當地民政局與原寄養家庭籤訂一份寄養協議,支付一定的寄養費用,讓原寄養家庭繼續照顧三個孩子。
「這樣既解決了三個孩子面臨的醫療、教育等問題,又不改變他們現有的生活環境。」梁敏說,看到這三個孩子,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真心想幫三個孩子把成長之路鋪得更平坦一些,希望他們不要受到親生父母的影響,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寄養協議籤完字後,窗外已越來越暗了,但調解室裡的燈光卻越來越亮,孩子們的笑聲迴響在調解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