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須得表揚的是本片的「類型化」。相比同期上映的《追兇十九年》,以及今年扎堆的「非典型犯罪題材電影」,如《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六欲天》、《長安道》、《保持沉默》,本片在類型化方面做得相當到位。
要懸念有懸念——到底是誰給十年前的受害者上香?到底是誰綁架了珠珠?
要驚悚有驚悚——監控錄像中黑衣人的回眸好嚇人啊!
要動作有動作——幾場追逐戲,都是運動鏡頭、大特寫,十分帶感!
要反轉有反轉——當我們都以為「兇手」就是他、他的供詞全都是胡扯的時候,原來真相「不止一個」。
國產電影已經好久沒有這樣的「類型化」作品,有新意,挺痛快。
但本片也存在一些無法迴避的問題:
1、劇作方面有兩大硬傷,設計不合常理。
第一個硬傷就是兇手的腿腳太好使了!
兇手第一次施展逃跑神技是王千源飾演的前警察發現嫌疑人的車輛之後,這段追逐戲非常激烈,那個黑衣人反應迅速、動作靈活,讓曾經當過警察的陳浩都累的精疲力竭卻還是被對方逃脫。
第二次這個黑衣人更是神勇,陳浩、星星兩名警察在後面窮追不捨,黑衣人就在船上、樓上、各種高高低低的器具上蹦來跳去,身手之敏捷勇猛,讓人懷疑他是個跑酷大神。可是當兩名警察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這位「大神」捂住,摘下面罩之後,發現原來是個老頭的時候,小編當時就傻眼了。
這是一個57歲老大爺該有的樣子嗎?真比受過訓練的小夥子還能跑!
明明是個老年人啊,怎麼可能呢?
這一設計可以說是本片最大的BUG,讓人匪夷所思,除非這個老大爺在行兇前吃了什麼藥,一下子變身成這樣?
第二個硬傷就是女主白蘭的最後反殺。
雖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個梗非常高級,非常解恨,但我們必須要知道這個女人是住在醫院裡瀕死的肺癌晚期患者,她也許可以憑著頑強的意志力一個又一個的走訪調查、排查嫌疑人。但當她發現嫌疑人之後,她是怎麼做到在短短時間裡迅速想出復仇策略的每一個細節,又在短短時間裡迅速的去布置、實施的呢?綁走女孩需要時間吧?尋找山中「碉堡」需要時間吧?製作綁架視頻、冒充兇手打電話、模仿兇手的作案手法……這些都需要時間吧?她一個病懨懨的女人是怎麼實現這所有一切,並牢牢地把兇手「玩弄」於鼓掌之間的?
太難了,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導演很喜歡玩「時光交錯」的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但過去與現在兩條時間線的來回切換讓電影看起來有些凌亂,某些地方還會讓觀眾費解。
雖然把十年前的綁架案與正在發生的綁架案並置在一起,能夠強化故事的層次感和情感上的衝擊性,但過於頻繁的穿插、剪接、變換,也會打亂敘事的節奏,讓情節的連貫性受到影響,有時候個別鏡頭還會顯得突兀,讓觀眾產生錯覺和理解偏差。
3、電影《追兇十九年》是在頌揚公安,雖然追兇追了19年,但公安民警一直沒有放棄,把一生都搭進去了,令人肅然起敬;而《你是兇手》可就對警察不太友好了,除了被害人之外,唯一不放棄這個十年未破迷案的陳浩已不再是警察,他一直苦苦追查,卻得不到其他警察的理解和幫助,他們只會說「要是能查早查出來了」,直到相同手段的綁架案再次發生,才引起警方的重視。可是最終,抓到兇手,靠的還真不是警方的力量,而是被害人的「執念」,這……就有些尷尬了。
4、本片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飾演兇手的演員找的太「準」了!電影名叫《你是兇手》,一看演員表,有馮遠徵的名字,得了,就是他了!
所以當電影進行到三分之一,馮遠徵一出現的時候,「兇手」的懸念感立馬大打折扣。
PS:
本片還有一個小驚喜是許久不見的馬曉晴,想當年,她可是和馮小剛、葛優、張國立、王朔、賈宏聲等人經常一起拍電影、電視的大腕,可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忽然音訊全無。這次,又在大銀幕見到她,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那股演戲方面的靈氣,一點沒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