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我陸續分享一些我的作品,通過我的拍攝心得和想法,來給大家分享一些經驗,一來更加直接實用;二來,我最近都很忙,這幾天剛在蘇州拍攝淋了兩天雨,也只能抽空這樣保持公眾微信更新,希望大家理解和喜歡這樣的方式。
這張圖片我已經忘記了是在一個很小很小的寺院裡拍到的,大概也就幾個僧人的在寺院裡的樣子。有人給我說,這樣是不是太生活化了,太現代了,僧人在他們印象裡就應該是仙風道骨,古色古香,不允許存在一絲現實世界的東西,一切都是古代的才好,才符合畫面感。
我倒不這樣以為,這些說到底都是真實的生活。我覺得攝影不是去擺拍一些你想像的世界,比如有人拍安徽的一些古鎮,看不得有電線桿,有空調,有太陽能。他們覺得這些破壞了古鎮的畫面感,放佛這樣就穿幫了。 其實攝影是拍戲嗎? 我覺得不是,攝影不是拍電影,攝影首先是寫實,是記錄,在寫實基礎上,去適當美化調整出你感受裡的樣子。 古鎮不怕有電線桿,不怕有太陽能,有這些東西說明有人,有生氣,有人在真實的生活,而不是一個空蕩蕩的鬼村,只要布局合理,一切還是真實的世外桃源。 怕的只是設計規劃古鎮的人,不專業,沒有經過專業學習,亂作為,就把這樣的美感破壞了。
所以上面這張僧人的圖片我倒不覺得穿越,不覺得現代,你看腳上的僧鞋,代表著五蘊皆空。用暖瓶打水,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這也是修行。突然想到一句話:不修邊幅只修緣。 邊幅是你面對這個世界的,緣,是面對自己的。這種緣,大概求不來,只能偶遇隨緣。
圖文:細草(鄭波)
對話框裡回覆:今天 有我最新推薦的精彩
細草的 「原創」 攝影美學分享
Getty Images 商業圖庫籤約攝影師
中國攝影報撰稿人
蜂鳥網學院頻道特約撰稿人
攜程網,同程網籤約攝影師
主要研究拍攝中國傳統文化題材攝影,和多家旅遊局,博物館,文化單位合作拍攝中國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遺項目。代表作品有園林,佛教,戲曲等,並長期嘗試研究把中國傳統美學帶入現代攝影,提倡慢節奏,循環漸進的審美修養和技術並重學習方法。
微信:photoxicao
長按識別二維碼,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