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城市品位,2017年以來,根據街區的特點,因地制宜,我縣開工建設了多個街頭小公園,目前已經有十多個完工並投入使用了。這些公園雖不大,卻讓市民收穫了滿滿的「小幸福」。
街尾井街心公園
在街尾井街心公園,古色古香的磚牆、挑水洗衣的婦人銅像、圍起的兩口古井,無不給廣大市民展現著過去老一輩的生活場景,市民張大爺告訴記者,街尾井始建於明朝初期。
因兩井並列,一大一小,被市民分別成為男井跟女井,也被稱「鴛鴦井」,張大爺告訴記者,現在街尾井建成了小公園,不少群眾喜歡在這裡休息,遊玩。
在小公園就近運動休息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日常,在南湖公園南門街頭公園不僅設置了涼亭,還安裝了不少運動設施。採訪中記者遇到路過的市民鍾女士,她表示,以前去散步只有南湖公園、西枝江公園等幾個大公園,想運動得走很遠,現在可方便多了。
縣城通園路漁歸園,位於新平大道與通園路交叉路口,也就是原廣播電視大學舊址。這個街頭小公園利用老電大與通園路的高差,通過波浪式效果的鋪裝和臺階設計,從而展現了惠東的漁家文化。公園裡面布置有景觀小品、石凳、健身設施等,也種植了頗具特色的綠化植物。泰園街頭小公園
泰園街頭小公園位於縣城泰園片區鞋材東路與寶祥路交叉口。日前,記者來到現場看到,公園裡設置有醒目的浮雕景觀牆、鵝卵石步道、舒適的涼亭、各種健身設施,以及翠綠的草地,高大的樹木等。整個小公園以「健康休憩」為設計理念,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大方便了周邊市民休閒娛樂,贏得市民點讚。
一個美麗、宜居的縣城,不僅要有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也要有貼近居民的休閒空間。一個個接近市民家門口的街頭小公園,雖不是「大工程」,卻是「小幸福」,讓宜居生活觸手可及。近年來,我縣在公園建設方面花大力氣將城市建設過程中留下的小、散、碎的地塊建成小公園,優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還便於市民休閒健身。來源:惠東縣融媒體中心
由@惠東發布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