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媒體昨日報導,臺軍從12月14日至16日,連續3天在屏東九鵬以東外海進行「火炮試射」演習。
該演習北到宜蘭南澳鄉、花蓮秀林鄉交界處外海,南到蘭嶼以東海域,南北長200千米,危險空域高度達到2萬4千餘米。
此次演習並未事先公開公布射擊預告,只有臺漁業部門私下發文給東部漁業協會注意此事。
臺當局稱此次「火炮試射」是早已規劃好的既定演習,由「中科院」負責。但由於此次所謂的「火炮試射」危險空域高度達到2萬4千餘米,遠遠高於各型火炮的射擊高度。因此島內媒體猜測並非「火炮試射」,而是中高空遠程防空飛彈試射。
對於此次試射的飛彈,島內媒體認為可能是最新型的「天弓」3型遠程防空飛彈。臺媒稱,解放軍近年來進行遠海訓練,戰機多次穿越臺灣南北方空域,飛抵西太平洋演訓。為嚇阻相關戰機從東部逼近,軍方將在花蓮以東至少部署3套射程可達200千米的臺產「天弓」3型防空飛彈。
「天弓」3防空飛彈在開發初期被稱為ATBM(反戰術彈道飛彈),或「天弓」ATBM,由中山科學研究院開發,研發代號「層系計劃」。
最初於1996年臺海危機時開始預備研發,2001年正式開始實施。與「雄風」3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雄風」2E型巡航飛彈共稱為「新三彈」。
「天弓」3型採用類似於美國「愛國者」2飛彈的AN/MPQ-53機動相控陣雷達車,飛彈外形酷似「愛國者」2飛彈,採用垂直發射方式,曾在2007年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上公開展示了4聯裝垂直發射車。直到2013年,外界才獲知天弓3型於當年初步完成測評。2015年開始量產「天弓」3飛彈,最終被命名為「陸基防空飛彈系統」。
目前,臺正在執行增大飛彈射高的「強弓專案」,即將「天弓」3飛彈現有的4.5萬米射高,提升到7萬米,這樣超越平流層,使反導作戰性能從低層反導提升至中段反導。
2013年9月26日晚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的「天弓」3增程飛彈試射時,飛彈卻因為尋標系統無法開啟,無法命中靶機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