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姐導讀: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立秋後的蚊子好像更厲害了,昨天下樓扔個垃圾的時間,腿上就被咬了三個包,電蚊香液好像也不管用……原來市場上六成的驅蚊產品都沒有證明效果。
盛夏季節,防蚊液產品銷量上升。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對21件宣稱具有防蚊功效的產品開展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產品沒有取得證明其驅蚊效果的文件或進行明示,不少宣稱「純天然」的產品被檢測出微量驅蚊農藥成分,涉嫌虛假宣傳。
消保委調查發現,21個品牌中僅7個有農藥登記證號、生產標準文件號等並進行明示,其他三分之二產品沒有取得相關資質或進行明示。
一些產品宣稱的功效誇張,卻沒有相應證明。
一號店自營的「啾啾」香氛噴霧宣稱可以防蚊,嬰兒也適用,但在公開調查會現場,商家提供的證明報告卻是日文版針對蠅類的報告。京東自營的「金盾」嬰寶防護護膚液在銷售頁面上宣稱「有效驅蚊8小時」,但沒有相關證明文件。京東方面在公開調查會現場承認,企業是按照化妝品的要求對產品進行審核的,而非驅蚊液。
還有一些產品宣稱「零刺激」「天然」,實際卻含有驅蚊化學成分,涉嫌虛假宣傳。京東全球購銷售的「Aerogard澳樂家」天然無刺激兒童驅蚊液、「VAPE」嬰兒驅蚊液,一號店銷售的「喜朗」嬰兒防蚊液,天貓銷售的「麗尚」驅蚊噴霧,均主打「純天然」「植物提取」「零刺激」等概念,但檢測發現,上述產品含有派卡瑞丁、避蚊胺、驅蚊酯等成分。
消保委進行的消費調查顯示,超過四成消費者首要關注防蚊液產品效果,超過一半消費者首要關注嬰兒可以使用,僅有4%消費者關心產品有農藥許可證。
上海市輕化所化學檢測室副主任肖珍指出,根據相關規定,標稱有驅蚊、滅蚊效果的產品都必須獲得農藥登記許可證並在包裝上標註。消費者對驅蚊酯、避蚊胺等驅蚊農藥成分不必「聞之色變」,但如果企業或商家利用消費者對「天然」盲目追捧的心理,將添加了這些成分的成品包裝成「天然」,它們應補上「誠信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