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來過英國,或是了解過英國的文化,那你一定會對這個紅色電話亭並不陌生。
英國街頭的紅色電話亭,一直是英國的文化象徵之一,無數充滿英倫風情的照片裡都有它的身影。
你可以稱它為「Red Telephone Box」,也可以叫它「Kiosk」。
它出沒於街頭巷尾。
你可以在大本鐘前發現它。
其實是一個藝術雕塑。圖片來源於必應
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不得不承認的是,電話亭已經過時了。
讓時間退回到100年前,電話亭是先進、新潮科技的代表。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通訊技術也慢慢普及到了大眾的生活中。
不過那個時候,長途電話的信號損失嚴重,需要對著電話拼命喊,才能讓對方聽得清楚。
對於英國人來說,在公眾場合大聲打電話可是一件超級失禮的事情。
但電話是不可能不打的。
英國人表示.
第一代電話亭K1應運而生。
1921年,英國郵局(The General Post Office)引進了第一個專門設計的電話亭。
K1型電話亭(234型)被設計用於農村地區,由鋼筋混凝土製成。屋頂上有一個矛狀的末端,K1可以被粉刷以適應它所在的當地環境。
雖然K1型電話亭相當成功,但是英國人表示它太醜了!尤其是這個顏色。
於是,英國的General Post Office,又開始著手請人再次設計。
推出了No 1 Mk 235和No 1 Mk 236
左為235型,右為236型。圖片來源於「The telephone box」
嗯....英國人再一次表示.
英國人表示這才是我想要的!
K2型電話亭由賈爾斯·吉爾伯特·斯科特(Giles Gilbert Scott)設計,K2型引入了經典的穹頂設計,現在仍然受到人們的喜愛。
K2型電話亭由具有圓頂屋頂的鑄鐵製成,並於1926年3月開始在倫敦使用,大約安裝了1,700多個K2型電話亭。時至今日,仍有200個K2型電話亭在運行。
不過電話亭也有失敗的作品,它就是K4型電話亭,又被稱為「朱紅色巨人The Vermilion Giant」,於1927年被設計建造。
二合一的K4電話亭。圖片來源於必應
K4電話亭計劃是在沒有郵局的地方使用,除了撥打電話外,用戶還可以購買郵票並郵寄信件。
據小道消息稱:使用K4電話亭購買郵票時噪音巨大,並且英國潮溼的天氣容易打溼郵票,粘不牢,寄件困難。因此K4型僅生產了50臺,並於1935年停用。
也許是英國設計師的審美有所回落,1929年推出了K3型電話亭,其實就是換了皮膚的K2型電話亭。
顏色一言難盡的K3型電話亭。圖片來源於必應
1934年因展覽會的需要,推出了同樣顏色一言難盡的K5型電話亭,方便運輸和組裝。
顏色也是一言難盡的K5型電話亭,設計師奇奇怪怪的審美。圖片來源於必應
隨著時間來到了1936年,為慶祝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登基二十五周年而推出的,K6與K2非常相似,最顯著的區別在於K6的豎槓之間距離更大。
K6型電話亭佔地更小,線條更流暢,最重要的是,造價更低,只要4鎊……從城鎮到鄉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K6電話亭。
光是從1936年到1968年這三十年,英國就安裝了6萬多個K6。
於是K6型電話亭就成為了英國的象徵之一。
1959年還推出了透明磨砂玻璃款的K7,不過非常少見。
由於骨架是鋁製的,英國的氣候導致鋁變色,因此只生產了12個,圖片來源於必應
不過 The General Post Office不甘心K7的失敗,6年之後的1968年,推出了鑄鐵的K8型電話亭。
大玻璃的結構是K8型電話亭的特點。圖片來源於必應
1985年,私有化的英國電信宣布了一項耗資1.6億英鎊的現代化計劃,用於繼承自郵政總局的公用電話網絡。
KX100和KX100 PLUS誕生了。
左為KX100型,右為KX100 PLUS型,PLUS版還有一款紅色的。圖片來源於「The telephone box」
不過隨著手機的普及,電話亭正在逐步地退出舞臺,不少電話亭被改造和升級,承擔不同的工作。
有成為街邊咖啡店的!
K6型「醫療中心」電話亭,安放了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圖片來源於必應
這些「跟不上時代」的電話亭依舊在新的崗位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