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認真聽一場演講
在生命更加珍貴的非常時期
聽一個看過太多生老病死的醫生
聊一聊人生的智慧
你以為是大道理
卻是最真切地直抵人心
請你停下來
靜靜地
堅持聽完
好嗎?
柯文哲演講:從那些生離死別,學會經歷而為
【演講部分內容】
有一天,我在巡房的時候,突然大徹大悟。人生的結局只有兩種:插管和不插管,但都是死。
你問我,什麼是死亡?我的回答是,怎樣才算活著?你問我,什麼是人生,我的回答是,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因為人一定會死,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去追尋一個問題,這就是人生。
最近,我常常講"一坨大便"的啟示。
有一次,我的老師退休了,我就請老師和學長吃飯。我們三個人到喜來登飯店二樓的法國餐廳,結果吃了26000元,平均每人9000元!我看到帳單的時候,臉都綠了,怎麼這麼貴!我沒有去過這種地方,都是亂點的,也不曉得點了什麼菜要26000元。第二天早上,我上廁所,一直在看我的大便,這個花了我9000元才製造出來的東西,看來看去,跟我平時去臺大醫院地下室吃70元一頓的自助餐,看不出差別。我在廁所裡面,突然悟到,人生的榮華富貴不過就是一坨大便。
中國人最重要的思想是儒家學說,可是《論語》說"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總之就是不想談論死亡。如果你一直追問,它就說"捨生取義"、"朝聞道夕可死矣"。儒家對生死問題採取一種逃避的態度,就是不想討論。
這種做法積極的一面,當然是讓人們重視活著的時候,可是終究沒有回答死亡。
我的個人看法是"置於死地而後生",我們唯有面對死亡,才能看清人生到底是什麼。人終究會死,人生只是一個追求人生意義的過程。
人生應該像a的n次方。如果a大於1,a的n次方就無限大;如果a小於1,a的n次方很快就趨近於零。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對社會的付出多於索取,就代表a大於1,每個人都如此,社會就會越來越好,如果每個人對社會都是索取大於付出,就代表a小於1,社會很快就會崩潰。
我用下面這句話,作為今天的結束語:"最困難的不是面對各種挫折打擊,而是面對各種挫折打擊,卻不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柯文哲演講:從那些生離死別,學會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