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這件事兒在我國由來已久,可是真的是說到「送禮」起源的時候,可能誰也說不清楚,或許下面的這幅壁畫能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在很久以前的在祭祀活動中,我們的祖先將自己擁有的最可貴的牲畜奉獻於神靈,基本可以算做最早期的「送禮」。也就是說,「送禮」這一概念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存在了。
另一種常見的「送禮」形式是「納貢」。在古代戰爭中,戰敗的方會定期上交各種物資和銀兩給戰勝方,以換取和平和保護。
後來,「納貢」這種形式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沿用至今,甚至還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保護費。香港影視作品更是對這種「送禮」形式鍾愛有加,比如…下面這部…
說起「納貢」的故事,可就特別有的聊了。春秋時期,吳國大兵壓境欲滅掉越國。
在國家存亡的生死時刻,越國大夫的範蠡(lǐ)站了出來,想出一條「卑辭厚禮」的妙計!
「卑辭厚禮」聽起來很高深…其實說白了,就是送禮…
但是前面也提到過,送禮也是有講究的。送的對了,能讓吳國大軍開開心心回家去,這要是送錯了,越國全國人民恐怕就得一起跟著呵呵呵了。
那!麼!現!在!
問!題!來!了!
送禮物倒是可以,但是送什麼呢?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真男人範蠡又站了出來。他對越王勾踐說,吳國大夫伯嚭(pǐ)是個見錢眼開的主,而且在吳國朝中很有話語權,如果送點大禮給他,說不定可以逃過一劫。
勾踐決定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送上一個療程,於是採納了範蠡的建議,緊急派出大夫文種,帶著黃金千兩和二十塊極品玉璧,外加從全國甄選的八名美女,連夜打包送給伯嚭。同時為了保險起見,又單獨派人把越國國花西施偷偷送給了吳王!
吳王見到西施,又加上拿人手短的伯嚭在旁諫言,吳國竟然真的放棄了消滅越國的計劃,而且放了勾踐一馬!使得越國獲得「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喘息時間,這才讓勾踐完成了「臥薪嘗膽」的華麗逆襲,成就了後來的越王勾踐!
這個歷史故事,過去一直強調的是西施在整個過程中的起到的作用。這也沒錯,作為天下第一美女,西施確實為越國爭取了時間,但是如果沒有範蠡憑藉對伯嚭和吳王的了解選對了禮物,恐怕越國的大臣們還在糾結送什麼禮物的時候就被吳國滅掉了。
說完了越王,再來說說戰國時的秦昭王。
話說有一天,秦昭王贏稷得知其餘六國的謀士聚在趙國召開秘密會議,想要聯合抗秦,頓時憂心不已。
侍應侯範睢為其獻策:「大王勿愁,狗們聚在一起,看起來很團結,其實不然,只要扔一塊骨頭,它們立刻就會掐起來。臣帶上五千金去送禮,肯定解決問題。」後來,五千金只送出三千金,六國謀士的反盤計劃就被利益瓦解了。
所以你看,充分了解收禮人的心理,把禮物送對是多麼重要的事!
當然,歷史發展到今天,送禮早已不至於關乎到個人生死甚至國家存亡,親朋好友和愛人之間互相送禮物也已經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
但是,想要把禮物送對,卻並非一件簡單的事。禮物送的好不好,禮物送的對不對,送的禮物是不是對方心裡想要的,都很有講究。
如果你要給女票送禮物,只有玫瑰和巧克力足夠能拿個及格分。但是如果她想要的surprise,一件和她自身氣質般配的包包即能讓他開心,又足以證明你對她的了解。
送了這樣禮物的男同學,就準備偷著樂吧,女神之吻讓你插翅難逃。單身的汪汪喵喵嗡嗡們只需記住一句話,禮物送給對的人,才叫送對禮,過好節。
除了送女票,春節回家給爸媽買禮物也是每年的重頭戲。為了讓父母開心又不心疼錢,健康又有面子,送這瓶法國的紅酒可比白酒和啤酒有情調的多了。
關於送禮這件事兒,一不小心就聊了這麼多,其實想讓大家記住的只有一點:把對的禮物送給對的人,送特別對的禮物,過個特別對的節。
如果你還不知道要送什麼,那麼就長按二維碼,關注@亞馬遜新播報
亞馬遜海外購「照著送不會錯」--《我的收禮清單》互動遊戲即將在25日(下周一)上線,屆時分享給你想送禮的人吧!照著他們的收禮品清單送,絕對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