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經常會出現野生的熊進入人們視野的事情發生,大的道路上、車站附近、甚至是購物中心,都有可能看到野生熊的身影。
據日本環境省廳稱,2020年4-9月全國「熊出沒」事件高達13670件,在過去五年中位列榜首。
自今年10月以來,新潟縣與秋田縣也出現了遭遇熊害的死者。那為什麼熊會這麼頻繁地出現在人類生活的地方呢?
「山毛櫸與白橡木的果實欠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山毛櫸與山毛櫸果實
實際上,大多種類的熊都是雜食性動物,除北極熊的食性比較傾向於吃魚和海豹外,其他的熊既食用青草、漿果、堅果、嫩枝芽、苔蘚等植物類。
也喜歡魚、蛙、蟹、鳥、鳥卵、蜂蜜、鼠類、螞蟻、牛、羊、鹿等生鮮的動物肉。
根據日本環境省廳對有熊生息的都道府縣山毛櫸成長調查,表明了「豐收4處,欠收17處」的結果。報告中的都道府縣,7成以上都屬於山毛櫸欠收。
研究熊類生態20多年的教授,橫山真弓解說了山中植物果實與熊出沒的關係:
兵庫縣立大學自然與環境科學研究所教授・橫山真弓
「植物果實的收成,確實是一個比較直接的因素。山上沒有食物了,熊就會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跨過縣境,來到人類生活的地方。有時會經過村莊,比如說在一些海拔比較低的鄉下,看到結果的柿子,熊就會非常開心。」
「另外,在6、7月出沒的原因則更多是因為熊的繁殖。伴隨著同類之間的爭鬥,會有一些落單年輕的個體,出現在人類的生活圈中。」
那全日本都可能有熊出沒嗎?不是的,根據環境省廳報出的「4-9月人身事故速報」顯示,關西以西只發生了5件。也就是說,因「熊出沒」的被害事件集中在東日本。
橫山真弓教授提到:「在2000年左右,西日本多處省廳針對面臨滅絕風險的熊,制定了特定的鳥獸保護管理計劃。儘可能不去傷害它們,並時常關注熊的年齡、營養狀態、繁殖情況等。」
被麻醉的熊
與將熊作為保護對象的西日本不同,東日本熊的數量本身就多,而當地更多的是把熊作為狩獵對象。報上去的人身事故數據也與此有關。
我們是不是該好好考慮下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了呢?
1960年以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逐漸向城市聚集,漸漸遠離大山森林,一定程度上使山林的環境更適合熊類生活。
在日本各地的深山,少子高齡化、過疏化都較嚴重,住民種的柿子樹漸漸被放置,田地也逐漸無人看管。以前進村的熊被村民殺掉,現在反倒是村民在躲著熊走。
「熊可能知道人類不是可怕的生物。」
「人與動物分享著生活空間,如果不構建好動物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就無法好好共存。不控制野生動物的個體數低密度化,那可能就真的就束手無策了。」橫山教授說。
- 火爆日語圈 -
2021限量版日曆上架啦!
點擊下方
不再等待
▼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