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腐營街道盤庚西社區安漳大道二巷3號院裡,有一個閒不住的熱心人,曾經是該社區的勞動保障協管員。10年前退休後,習慣了忙碌的她並沒有就此開始享受悠閒的退休生活,相反,她經常主動到社區「報到」找事做,雖然不被人理解,但是依然熱情不減,並最終贏得大家的尊重。交通志願者、鄰裡調解員、環保志願者、「創衛」志願者……這些她都做過。她就是黨員志願者張新英。
「張新英為人熱情,不論是社區勞動還是街坊鄰居的大小困難,都能看見她忙碌的身影。作為社區的黨員志願者,多年來,她熱心支持社區工作,無論是鄰裡矛盾需要調解,還是社區組織的公益活動,她總是積極響應,隨叫隨到,從無怨言。居民都誇她是小區裡的熱心人。」社區黨總支書記丁玉獻這樣評價張新英。
11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張新英所在的小區,看到小區基礎設施雖然有點陳舊,但是路面打掃得乾淨整潔。張新英的家並不大,收拾得井井有條。她個頭不高,步履卻很輕快,行動也很利落,說話總是面帶微笑,很難相信今年已是58歲。得知記者前來採訪,張新英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沒什麼好寫的。再說社區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園,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大家共同維護,家園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去年8月,張新英家庭被北關區委宣傳部和區文明辦授予「最美家庭」榮譽稱號。談及此事,張新英靜靜地坐在沙發上,忽然想起了好多。前幾年,她的公公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她和丈夫擔負起照顧老人的重擔,洗衣做飯、照顧飲食起居,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回家陪公公說話,周末還要抽出時間帶老人出去轉轉。雖然家裡有困難,但是她從來沒有抱怨過,坦然面對生活,一幹就是5年。不僅如此,她還利用照顧公公的間隙,幫助其他困難家庭。樓院裡有位70歲的老人,家庭出了點變故。為了不讓老人傷心過度,她時不時過去看望老人,陪她說話聊天,逢年過節還要給老人送點東西,幫助老人走出生活困境。「做人要知足常樂,這就是幸福。同時,讓老年人享受家庭和社會帶來的溫暖,高高興興安度晚年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張新英經常這樣告誡自己。
張新英一家互敬互愛,積極進取,樂於助人,家庭和睦,深受鄰裡和社區的好評。她的丈夫張慶賓曾是洹北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曾在辦事處從事計生、招商等工作,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知足常樂是他們一家人始終堅守的人生信條,也是他們經常勸別人的話語。為此,張新英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繡了一幅寫有「知足常樂」的十字繡掛在客廳,時時刻刻告訴自己要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
良好的家風引領好的作風。張新英家養著一隻小狗,為此他們開了家庭會,不論是誰,外出遛狗時都要拿著塑膠袋,小狗拉了糞便要及時清理,扔到垃圾箱內。這一行為也得到群眾的好評,大家表示,如果養小狗的家庭都能向張新英家庭一樣,街裡、院裡的衛生就會更好。
「生活本就很簡單,家庭和睦、鄰裡互助,簡單的日子就是快樂,知足常樂就是幸福。」採訪最後,張新英深有感觸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