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選考試策論文是公務員遴選考試的常考題型,所佔分值比重大,參加各地遴選公務員考試的考生朋友們務必認真掌握一篇優秀的高分策論文需具備哪些要素,並多多提筆練習寫作。
有一位老人,無論崗位、身份如何改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不忘初心」,什麼是「淡泊名利」,什麼是「克己奉公」,什麼是「信仰的力量」。近日,老英雄、老黨員張富清深藏戰功63年的英雄事跡迅速傳播開來。
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71年前,張富清南徵北戰,戰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64年前,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默默奉獻,將赫赫戰功埋心間。7年前,張富清88歲,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裝上假肢,頑強地站了起來。現在,張富清95歲,仍然堅持學習。他說:「人離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絕不能離休。」……所有這些,只是因為張富清是共產黨員,他有共產主義信仰。
信仰是對黨忠誠的純粹。在革命戰鬥年代,張富清捨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牆、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戰鬥留給張富清的,除了光榮,還有傷痕。在他看來,這些傷痕是另一種獎章。他曾兩次榮獲「戰鬥英雄」榮譽稱號,除了特等功,還3次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革命軍人,入黨時就宣誓要永遠聽黨的話,黨指到哪裡我就堅決打到哪裡。」即便是95歲了,忠誠依舊如初,心系黨的工作。正是這種視死如歸、不懼犧牲的信仰,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至死不渝的忠貞,這就是新時代共產黨人應當堅守的精神高地。
信仰是愛崗敬業的奉獻。1955年初,已是連職軍官的張富清面臨退役轉業的人生轉折。聽說湖北西部恩施條件艱苦,急缺幹部,他二話不說:「我可以去!」張富清就像一粒種子,在來鳳縣生根發芽。最苦最難的工作他爭著幹,從不爭名爭利。他把餘生獻給了來鳳,獻給了這片曾經毫無關聯的大山。他先後在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等崗位幹過。從轉業到離休,數十年如一日,張富清像一塊磚頭,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矛盾,黨員幹部要常思量肩上沉甸甸的擔子,把職業當事業,把責任當己任,把愛崗敬業落實到工作中、體現在行動上,在實幹中立起黨員的好樣子。
信仰是淡薄名利的堅守。「淡泊名利」四個字,讀起來不過一秒,但張富清卻堅守了一生。在他簡陋的家中,珍藏著一個打滿了補丁的搪瓷缸。從1954年起,這個搪瓷缸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補了又補,不能再用,張富清就把它認真保存了起來。直到今天,他和老伴,還帶著殘疾的大女兒住在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老舊兩居室裡,即便是住院截肢,也只想著為國家節約,也從來不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他經常告誡子女要自強不息、自己奮鬥。最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誇耀和「顯擺」。這種淡泊名利的博大情懷值得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主動看齊、自覺跟隨。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像張富清那樣始終做到對黨忠誠、愛崗敬業、淡泊名利,以實際行動燒旺信仰的「爐火」,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阻擋我們,沒有什麼奇蹟我們不能創造。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