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香凝:李小龍歷久不衰在於電影以外的成就
「我的父親並非只是一名武者,他有自己的哲理、著作和抱負」。已故華人功夫明星李小龍之女李香凝2010年26日在此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透露,她正在籌拍新的以李小龍為主題的電影,並計劃在西雅圖籌建「李小龍博物館」。
「他的思想一半以上都是從中華文化中衍生出來的;他生前還寫下了很多的手稿、書籍和劇本,我現在還有幾本父親未投拍的劇本手稿」。李香凝表示,李小龍歷久不衰正是因為他在電影以外的成就。
李香凝認為,李小龍哲學思想的核心便是「認識自己,展現自己真誠的一面,朝著目標努力向前,堅持付諸實踐」;李小龍創設的截拳道也是科學的武術,「是以最快、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達成武術的高峰」。2002年,李香凝與母親一起發起成立了李小龍基金會,通過舉辦研討會和提供獎學金來傳播這些理念。
李香凝表示,作為李小龍的女兒,自己深感驕傲,樂意傳揚父親的思想。十年前母親退休後交棒給了自己,她希望進一步光大父親的形象,延續父親創造的傳奇,讓李小龍回到大眾眼前,令更多人了解李小龍的價值,把「李小龍」變成力量強大的全球品牌。
李小龍在自家後院教李國豪練習踢木板。後來在香港某次慈善賑災活動中派上了用場
香港電視臺,李小龍父子慈善晚會表演
二、李香凝:父親傳遞給我的信息就是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在整個童年記憶中,自己的爸爸都一直在家裡訓練、訓練,甚至連自己兒時的朋友都害怕到自己家裡玩,「我哥哥當時在上學,他有一個名叫盧克的好朋友,他經常到盧克家去玩,但盧克從來不到我們家來,」她回憶道,「後來我媽媽就問盧克的媽媽為什麼盧克不來我家,他媽媽說,我們家老是一群大男人打來打去的,盧克很怕。」
不過,雖然李小龍總是在訓練或者拍戲,但他並沒有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記得在拍《死亡遊戲》時,我們總是去片場看爸爸。那時候拍電影不用現場錄音,所以我們這些孩子就跑啊鬧啊,只要不被拍到就行。」
李小龍在片場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
而李小龍從好萊塢到香港,再回到好萊塢的職業之旅,也牽動著很多粉絲的心。李香凝向大家描述了當時父親的心路歷程:「相對於成功來說,為了獲得成功而奮鬥往往是更好的老師。奮鬥可以讓你看清困難所在,也會讓你看清其他成功之路,」她說道,「我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來,我父親非常自信,他也有能力讓一切事情變得如意。我曾經問過媽媽,爸爸是否想過放棄,媽媽說,爸爸曾有過彷徨和掙扎,但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只是需要找尋合理的辦法。那段時間,他曾與一些好萊塢的精英一起練功,比如詹姆斯·柯本、史蒂夫·麥奎因,雖然他知道短期內沒法達到那樣的高度,但這段經歷讓他真正把身心投入到自己身上。他堅持了自己『做似水的人』的理論,如果碰壁就找另一條出路,但絕不能放棄。」
李香凝回答道:「這些年來,大部分人僅僅把他當作70年代的功夫電影明星,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多麼棒的一個人,曾經有過多麼幸福的生活,並且做過多麼偉大的事情。」
如今,李小龍離開我們的時間比他活著的時間還要長了,他作為演員留下的作品和作為普通人留下的哲理,都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他的人生哲學,也成為李香凝年復一年紀念父親誕辰的原因:「如果我父親只是在70年代拍了些動作片,而沒有基於他對人生奮鬥的經歷和成就,我覺得我不會讓自己投身到理解和研究這些電影中去。他將正面的中國形象帶給了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
「就我個人來說,我被父親的精神所感動,而他的電影和個人作風也在幫我走過很多困境。因為別人總會給我貼上李小龍女兒的標籤,對我期望過高,這些給了我無形的壓力。但父親傳遞給我的信息就是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李小龍一家的合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