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塊大陸的國家,總面積769萬平方公裡,領土包含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以及附屬小島。
1770年,英國航海家發現了澳大利亞東海岸,宣布這片土地從此屬於英國。英國人佔據澳大利亞後,首先將其當成了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
直到1790年,英國第一批自由民才移居澳大利亞,並以雪梨為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一百年間,英國移民不斷增加,在澳大利亞建起了六塊殖民地,分別是西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昆士蘭,南威爾斯,維多利亞以及塔斯馬尼亞。1901年,英國將六塊殖民地統一,組成了澳大利亞聯邦,並賦予了澳大利亞自治權,此後澳大利亞便成了英國殖民體系下的自治領。而澳大利亞真正獨立,還在30年之後。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威斯敏斯特法案》,規定英國統治的四個自治領,加拿大、澳大利亞 、紐西蘭、南非和英國組成大英國協,從此成為獨立和平的主權國,共同擁戴英王為國家元首。此後,澳大利亞等四個自治領正式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據英國人當時統計,四個新國家之中,加拿大的面積最大,足有990萬平方公裡,排名第二的是澳大利亞,有815萬平方公裡。加拿大的面積和如今的面積相差無幾,但如今的澳大利亞卻只有769萬平方公裡,它的領土為何少了呢?
這是因為,獨立時的澳大利亞,還包含另一塊土地,名叫巴布亞紐幾內亞。巴新位於紐幾內亞島東部,南隔珊瑚海與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相望,總面積46萬平方公裡。巴新的命運其實和澳大利亞類似,原本都是土著人的天下,後來到了18世紀,荷蘭、英國、德國殖民者接踵而至。其中荷蘭人佔據了紐幾內亞島西部,英國和德國平分了紐幾內亞島東部。這也是如今紐幾內亞島分屬印尼和巴新的原因。
英國殖民地位於巴新南部,靠近澳大利亞,德國殖民地位於巴新北部。1906年,英國人為了便於管理,將巴新南部併入了澳大利亞,歸澳大利亞總督統一管轄。1914年,一戰爆發後,出於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澳大利亞派出了30萬軍隊為英國效力,除了遠赴歐洲參加對德作戰之外,澳軍還派兵攻佔了很多德屬太平洋島嶼,其中就包括巴新北部及其附屬島嶼。
一戰結束後,澳大利亞和日本成了太平洋地區的最大贏家,德屬太平洋領地幾乎被兩國瓜分完畢。此後,澳大利亞領土拓展到了整個巴新,以及俾斯麥群島,布幹維爾島等地。根據戰後國聯條約規定,澳大利亞獲得的德屬領地,視同本國領土,依靠本國法律進行管理。此後,包括巴新等島嶼在內,澳大利亞總面積達到了815萬平方公裡。1931年獨立時,巴新仍屬於澳大利亞領土。直到1975年,巴新才脫離澳大利亞獨立,但仍屬於大英國協的一員,此後澳大利亞面積定格為769萬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