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F? LOL.
2014-07-28
用 & 縮記 and,@ 縮記 at,時下之人早就習以為常。& 符號的造型源自拉丁語 et 的連字(ligature),很多人也已熟知。而八年多前,骨灰級字體愛好者論壇 Typophile 上出現過一串頗有點惡趣味的帖子:能否為 LOL(laughing out loud 的縮寫)也設計一枚專屬符號?
答案是肯定的。樓也一定是歪掉的。——字體設計師 Mark Simonson 的即興之作,成功引燃了大家的熱情,一場關於 WTF(what the fuck 的縮寫)的連字設計研討會,在賽博空間展開。 typophile.com/node/16343
對了,如果你還不太了解 @ 符號背後的故事,一定不要錯過 Mira Ying 這篇精緻的小品文: typeisbeautiful.com/2014/03/7524
* * *
為何思源黑體既有 Regular 又有 Normal
2014-07-29
思源黑體字族,在字重配置方面有一特殊點:包含了 Regular 和 Normal 兩個粗度非常相近字重(後者在 Google 方面的名稱是 DemiLight)。Julius Hui 曾以字體應用的視角,對此作出了「光度補償」的解讀: typeisbeautiful.com/2014/07/8035
另一方面,Eric Liu 則向 Adobe 東京的服部正貴先生詢問了相關配置的緣由:「他說七款字重是 Google 的要求,而原來就對小塚的 Regular 的灰度不太滿意,所以把它拿來當思源黑的 Normal,再重新做了新的 Regular,但並沒指定特殊使用目的。」(註:日文字體小塚黑體(Kozuka Gothic)是思源黑體的重要藍本。) weibo.com/1408763553/BfRbHfS1O
* * *
Hiii Typography 2014
2014-08-01
Hiii Typography 2014 暨第二屆中英文字體設計大賽正式啟動。競賽類別包括印刷字體、字體應用、字體實驗三項,評委席由靳埭強、曹方、朱志偉、小林章、Ruedi Baur 和 Philippe Apeloig 組成。截稿時間 2014 年 11 月 30 日。 hiiibrand.com/competion.php?act=pw&id=18
* * *
條條大路通羅馬:
人類文化遷徙歷史的可視化
2014-08-01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古代諺語,暗示了羅馬曾經作為歐洲文化中心的事實,也從字面勾勒出一幅壯觀的地圖。如果用當代的信息可視化技術重新翻譯這句話,我們將看到什麼景象?
《自然》雜誌(Nature)在 7 月的最後一天,就報導了這麼一件有趣的 infographic 作品:五分鐘的動畫,標記了歷史上 12 萬個重要人物的生卒地點遷移路徑;從宏觀視角展示出 2600 年來人類文化的傳播路線,以及文化中心的地理變遷;同時,揭示了文化個體在地域上的擴散方向,對人類社會宏觀走勢的影響。
以上作品是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成果之一,相關團隊由藝術史學家 Maximilian Schich 領銜。 nature.com/news/humanity-s-cultural-history-captured-in-5-minute-film-1.15650
http://typeisbeautiful.com
微信 ID「The Type」。您亦可選擇微博、Twitter、Facebook 和 Google+ 上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