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花舊事專欄 ~
帶你看那些城市裡當季常見野花背後的故事
每周二五早晨更新,歡迎關注
新花·舊事:其八十三、盒子草
【花·檔案】
盒子草
Actinostemma tenerum
葫蘆科 盒子草屬
別名:合子草、盒兒藤、鴛鴦木鱉
【花·遇見】
盒子草定要靠近水畔才好,河流或湖泊邊緣,入秋時蘆葦轉黃,蒲草倒斃,高大的莖葉之間,纏繞的纖細的藤,此時花尚在開放,果實卻也已生出。
盒子草的果子極有特色,仿佛是個煉丹爐,上面的半球形蓋子上帶有突起,而下面則是或多或少的錐形。果實成熟時,揭開蓋子來看,裡面僅兩粒種子,脈脈相對。
直到大學將近完結時,去做溼地植物調查,我才正式見了盒子草,而後一別,約摸十年。再度想起,決定去尋,從前調查的那條河道,早已被惡臭的淤泥侵佔。在異味和泥淖之間,隔著三五步遠,見了成片的盒子草,攀附在蘆葦上,然而卻再也無法向前邁步。最終我找了些破紙箱,平鋪在泥水上,稍減輕些壓強,然後勉強得以靠近拍照。鞋當然已經被臭不可聞的爛泥包裹。
【花·史話】
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稱盒子草為天球草,又名盒兒藤,曰:「好生水岸道旁,苗高三四尺。葉如波斯,花有小絨。五月結實為球,球內生黑子二片,生時青,老則黑,每片渾如龜背,又名龜兒草。」並引《孫氏丹方》之言:「蔓生岸旁,葉尖花白,子中有二片,如盒子。」由是得名。
以之生水涯,結實狀如荔枝,別名水荔枝;因其果如木鱉子而小,藏子二粒,別名鴛鴦木鱉;亦以子中有兩片如合子,一名合子草。丹術家取其汁伏硫汞,根伏雌雄。
介紹植物傳統含義、文化故事請參看天冬編著的圖書《桃之夭夭:花影間的曼妙旅程》《野草離離:角落中的綠色詩篇》。
2016年全年的【新花·舊事】系列專欄,每周二、五上午發布,介紹兩種此時可見的城市裡的野花。它們形態特徵、詳細花期、分布地點請自行查閱專業資料。
本系列的分類系統依《中國植物志》採用恩格勒系統,拉丁學名大部分以《中國植物志》為準。
全部文字出自天冬已出版的圖書《城市野趣:一步一花》,因篇幅所限,書中有刪節,【新花·舊事】系列進行了增補修正。
--
文字/攝影/繪圖:天冬
編輯:小飛
野風集為「識得自然萬物聯盟」成員,回復z查看成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