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底鎮關梁村駐村工作隊:用腳步丈量民情 用實績凝聚人心

2021-02-12 華亭發布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住在村、服務在村,他們幫在村、扶貧在村。駐村工作隊,是他們光榮的稱號,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今年以來,華亭市35個駐村幫扶工作隊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紮實開展駐村工作,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績凝聚人心,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戰果。

 夏日炎炎,走進策底鎮關梁村,一幅美麗的新農村畫面鋪展開來,乾淨整齊的水泥路,綠植掩映的健身廣場、錯落有致的休閒廊道……村部的牆上「關梁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公示牌」格外顯眼,談起村裡的情況,市審計局派駐策底鎮關梁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王琨如數家珍。

華亭市策底鎮關梁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王琨:「關梁村現有貧困戶66戶238人,未脫貧戶1戶5人,我們自駐村以來,都堅持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只要我們沉下心想辦法抓落實,困難都能克服,脫貧攻堅成果必定會得到更好的鞏固。」

 隨駐村工作隊來到關梁村下澗社村民劉彥邦家,他熱情地帶領大家參觀即將完工的新房子。2017年脫貧後的劉彥邦家中缺少勞動力,住上新房子一直是全家3口人最大的心願。今年駐村工作隊幫他協調到35000元的國際救援資金加上他自己的積蓄,新房子即將竣工,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華亭市策底鎮關梁村村民 劉彥邦:「我今年53歲了,駐村工作隊動員我把四間土木結構房蓋成四間平板房,蓋得特別好,現在就是想把這個院子再硬化好,房又新,院子又整齊。」

 通過細緻的走訪了解群眾的實際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讓駐村工作隊有了明確的工作思路。為了不負大家的期望,他們在幫扶工作中挨家挨戶落實「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切實發揮駐村幫扶「六大員」工作職責,擺問題理思路,田間地頭、村頭巷尾隨處可見駐村工作隊成員忙碌的身影。

 華亭市策底鎮關梁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王琨:「我們堅持『一周一聯繫、一月一走訪』,幫扶一個產業,解決一個具體困難,這是我們駐村工作隊的目標,只有及時掌握群眾生活生產情況,才能以最快速度幫大家解決問題。」

    策底鎮關梁村轄4個社100戶443人,2019年年底,關梁村村集體收入達到3.06萬元。如何鞏固脫貧成果,讓村民的增收渠道更加多樣化,成為當前工作隊的主要目標。

華亭市策底鎮關梁村村民  劉彥奇:「我們也樂意找他們,他們也幫助我們解決了好多問題。我養蜂由20多箱發展到現在40多箱,去年光養蜂收入一萬多元,很有發展前景。」

 發展產業的疑慮打消了,村民的幹勁更足了,實實在在的成績讓如今的關梁村不僅有藥材種植特色產業,還有養蜂、養牛的小產業。走訪中,關梁村村民們坦言,看到駐村幫扶工作隊的身影心裡就踏實。為幫助關梁村唯一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學國「翻身」,駐村工作隊不遺餘力。

 華亭市策底鎮關梁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劉學國:「今年幫我種了6000塊錢的藥苗,給我們家添了些新家具,還給我找了一份工作,有了收入,今年我要好好幹,一定要脫貧。」

 如今,策底鎮關梁村已成功摘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關梁村村民們又有了新的憧憬,期盼著涉農項目再多幾個、惠農政策幅度再大些、收入再多些,他們盼望著村美、人和、致富奔小康,這也是關梁村駐村工作隊成員的心聲、期盼和決心。

 華亭市策底鎮關梁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王琨:「來到群眾中,我就必須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幫他們多辦好事,給黨組織和群眾一個交代,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帶領關梁村群眾把日子過得錦上添花。」

相關焦點

  • 老兵龍彪與他的駐村故事
    2015年8月,龍彪響應組織號召,光榮地加入駐村隊伍,決定在新的「戰場」綻放自己的光芒。黃母衝村地處田坪鎮西南部,村轄區面積10.4平方公裡,共有12個村民組438戶1895人。除龍彪之外,還有1名第一書記、2名駐村幹部在這裡工作。
  • 周世傑:駐村工作隊裡的「編外老師」
    夕陽西下,炊煙嫋嫋,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平洋鎮山頭村的駐村工作隊住地,幾個孩子專注學習的背影顯得格外溫馨。「姥姥,幫我看看這道方程式。」「姥姥,英語裡倒裝句有幾種?」孩子們嘴裡親切呼喚著的姥姥,就是齊齊哈爾市市場監管局駐山頭村工作隊隊員周世傑。
  • 【火井動態】大美火井,我用腳步丈量!
    為積極響應「我愛成都——低碳出行機關在行動」活動主題,火井鎮黨委組織了「用腳步丈量火井」全民跑步活動。
  • 江界河鎮龍塘村:身障人士彭忠俊艱苦創業駐村工作隊伸援手助發展
    與常人相比,彭忠俊的創業之路要艱辛得多,遇到困難時,駐村幹部和相關部門主動向他伸出援手,竭力幫助他渡過難關,為他創業助一臂之力。  34歲的彭忠俊是甕安縣江界河鎮龍塘村馬頭山組人,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一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忙碌,這個長相清秀的年輕人,雖然有點消瘦,看上去還有些靦腆,但給人感覺挺精神。僅憑一支手,他也能熟練撐握各種農技,幹起農活來也是一把好手。
  • 自治區藥監局駐村工作隊發放中藥材香青蘭種植結算款375萬
    1月22日,自治區藥監局駐和田地區皮山縣桑株鎮庫木艾格勒村「訪惠聚」工作隊舉行中藥材香青蘭的種植結算款發放儀式,發放375萬餘元。    據了解,2020年,在自治區藥監局和多家藥品企業的引導幫扶下,桑株鎮包括庫木艾格勒村、喀爾墩村、墩恰喀村等4個村共種植香青蘭1800餘畝,其中庫木艾格勒村種植1270畝,收穫55噸多,收入375萬餘元。 村民努爾阿卜拉•吾麥熱是庫木艾格勒村種植香青蘭的大戶,去年種了39畝香青蘭,收入 117000餘元。
  • 【最美勞動者】吳振東:總是行走在田間地頭的駐村隊員
    去年,「東東哥」被單位選派到福利龍尾瑤開展駐村工作,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駐村工作隊員。在這個崗位上,「東東哥」用行動和工作幹勁詮釋了自己的人生信條:勞動最光榮 ,奮鬥才幸福。駐村後,為了方便聯繫,「東東哥」的女兒給他買了部智慧型手機,安裝了微信。自從「東東哥」學會使用微信,把單位的同事都添加了好友以後,他就開始長期盤踞大家「微信運動」裡的前三名。
  • 寧鄉搶先報:寧鄉男子在自家田裡「勞作」,卻被警察找上門;菁華鋪鄉桃林橋村駐村工作隊幫貧困戶賣菜...
    近日,黃材鎮涓水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打通了涓水村26名建檔立卡貧困村民的電話,告知他們在家等候。疫情防控期間,涓水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全部取消節假日休息,從正月初三開始,每天同鎮村幹部一起開展人員排查和宣傳勸導工作,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 疫情期間通江縣525個駐村工作隊變身為「代購員」.「醬油5瓶、麵條13把、青菜23斤……
    在通江縣涪陽鎮石龍寺村,村裡廣播每天都循環播放駐村工作隊錄播的「硬核喊話。」在通江縣涪陽鎮石龍寺村,村裡廣播每天都循環播放駐村工作隊錄播的「硬核喊話」。「經過我們天天宣傳,大家都很配合了。」農村喇叭「硬核喊話」有軟宣傳,也有硬措施。為阻斷疫情蔓延,通江縣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決定,對縣城、鄉村道路進行臨時交通管制。
  • 用腳步丈量安全感!馬山街道迅速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
    用腳步丈量安全感!
  • 【穆斯林專欄】曾經的關梁村清真寺
    曾經的關梁村清真寺文/一夜雨     關梁村位於049縣道旁,曾經是麻川鄉鄉政府駐地,早先的麻川鄉鄉政府駐地在距關梁村十幾裡遠的溝底麻川村,後因交通、通信等等諸多原因在97年前後遷往關梁村,麻川鄉駐關梁村期間是關梁村最鼎盛時期
  •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 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駐多角鄉昌普村第九批工作隊向多角鄉捐贈圖書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10月1日,陽光明媚、秋風徐徐,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駐多角鄉昌普村第九批工作隊為多角鄉送來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通過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第九批駐村工作隊共同向多角鄉捐贈的價值121422元精美少兒書籍。捐贈儀式在鄉政府辦公樓前舉行,昌普村駐村工作隊、鄉機關幹部參加了捐贈圖書儀式。
  • 【駐村老茶館】阿帕的吻 甜蜜的吻
    那個「吻」表達了老「阿帕」對我們感謝和信賴,更代表著她對我們駐村工作的最大肯定和褒獎……和「阿帕」的合影。可惜這讓我激動萬分的珍貴瞬間啊,並沒有被相機記錄下來。這讓我心裡留下了些許遺憾。我高聲向她打招呼:「阿帕,家裡沒水用了吧?您放心,有我們呢!我先送您回家吧,這麼熱的天,您在家裡等著,我們打水給您送去。」接著,我和甫拉提大哥先把「阿帕」送回了家,再騎著電動車來到兩公裡外的地方打了兩桶水。當把水送到了「阿帕」家裡,看到「阿帕」的笑臉時,我們心裡就像吃了蜜一樣甜。
  • 【初心 使命】工作隊來了 好事多
    鞏留鎮塔什幹沙子村周一升國旗儀式結束後,在工作隊、村「兩委」的組織下,塔什幹沙孜村全體幹部、後盾單位幹部及全體村民參加了捐款活動。9月初,村民太來提在務工期間遭遇車禍,住院花費了所有積蓄,目前需繼續治療,讓原本生活艱辛的一家人雪上加霜。大家在升國旗時聽到捐款消息後,紛紛響應,積極籌集善款2000餘元。
  • 康樂1名駐村隊長被民族日報報導……
    2月16日,農曆大年初五,大家還沉浸在闔家團圓、走親訪友的歡樂氣氛中時,康樂縣康豐鄉道家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村幹部和村醫們,卻行走在鄉間村道,挨家挨戶宣傳春節期間的家庭急救等知識,並走訪村裡的孤寡、空巢老人群體,為老人們送上新春的溫暖與祝福。
  • 【駐村生活】建設鄉村美居走「心」路
    今年以來,紅柳塘村共計出動工作隊、村「兩委」、村幹部及村民220人次、機械車輛55車次,集中對村組內環境衛生進行整治,清理渠道、林帶及村內積存垃圾400餘噸、清除危舊房屋、殘垣斷壁6戶,新建圍牆1.2公裡,硬化巷道900米,鋪設花磚2000平方米,新建安居房8戶,完成農村改廁33個。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培養村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 「雙日同行」堅持20年,白沙埠鎮用心用情鑄造「黨情民情」牌
    一本日記記民情,一個日子解民憂。2000年起,白沙埠鎮在全體黨員、群眾代表中率先推行「主題黨日」和「民情日」活動,「雙日同行」時間就定格在每月9日。20年來,「雙日同行」活動一屆接著一屆抓,一年連著一年幹,始終創新發展,空間越來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黨員群眾統一思想共識、凝聚幹事創業合力的重要平臺。
  • 一個90後姑娘的駐村感受:這就是我最該有的成長方式
    一個90後女孩,如果沒有來駐村,我想我這會正享受著下班後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如果我有沒來駐村,也許這會我正挽著他逛街,他正陪著我溜達、遊泳或是看電影
  •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惠家壩村駐村工作隊長李超同志先進事跡
    李超,90後駐村幹部,中共黨員。2017年至今在略陽縣委宣傳部工作,2017年5月至2019年5到金家河鎮惠家壩村任駐村工作隊員。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擔任惠家壩村第一書記。2020年3月至今擔任惠家壩村工作隊長。2019年5月,李超由駐村工作隊員轉崗為第一書記繼續開展駐村扶貧工作。
  • 遇見臺灣,用腳步丈量這裡
    取錢,入境,買電話卡和悠遊卡,坐上去臺北的捷運,窗外一片漆黑,偶爾看到遠處的燈光,捷運大概在翻山越嶺,我的心也在翻來倒去,無法去形容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因為人心本就是世界上最奇妙的物件,箇中感受只有自己能體會,無以言說。臺灣的捷運與大陸的地鐵環境差不多,不同的是,車廂內部少了一些標語,多了一些商業廣告,同時進出捷運站不用過安檢,直接刷悠遊卡進站,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