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4日,我搭上飛機來到臺灣。原定是預備2015年就來臺灣的,結果家中突發變故,遂拖了一年才來到臺灣。原本想放棄,結果在母親的堅持下,還是來了。在來灣灣的飛機上,我就在想,原來想要去的地方,真的最終會到達。
初到灣灣,一切和想像中的都那麼不一樣,卻又那麼一樣。來之前,我就知道,臺灣並不是多麼繁華的大都市,映入眼帘的往往是低矮的小樓和窄窄的街道。相較於國內的高樓大廈和熱鬧喧騰,臺灣最繁華的臺北也顯得沒有那麼繁華。
我就讀於淡江大學,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對面是觀音山,附近就是淡水老街和漁人碼頭,整個城市是慵懶的、小小的感覺。
淡水,正如其名,是個多水的城市,它的天氣就如黛玉妹妹的淚,說來就來。在灣灣,最令我煩惱的就是連綿不斷的雨天。
原本從大陸來臺是想過來避寒的,結果來了灣灣之後,陰雨加大風形成了「化學攻擊」,能讓人凍到骨子裡,不得不又去買了兩件厚衣服來禦寒。結果還是不幸中彈,常常在半夜咳醒,一個月跑去四次醫務室,最後一次醫生說鑑於我感冒時間過長,推薦我去大醫院看看,遂去醫院拍片,發現肺部沒有問題,醫生推斷我是由於突然發生環境變化而引發的過敏性咳嗽。由於陸生在臺沒有健保,因此所有費用只能自行負擔。
所以來灣灣的小夥伴們一定要保重身體,一般來臺生病醫療費基本都在一兩千臺幣左右,如果病情嚴重可能會更貴。我朋友半夜生病掛急診,掛號就花到了快一千臺幣。希望在小英時代,能夠結束陸生無健保的歷史。除了對於天氣的不適應,來臺之後最大的不適應可能在於飲食。灣灣偏甜的飲食,對於我這種無辣不歡的人而言,真的有點難受。
數盡完完灣灣的不好,我要來數數灣灣的好。灣灣的景美,遇到的大多數的人也美。來灣灣之後,已經去過了高雄、墾丁、基隆、花蓮和臺中。看過了象山夜景,俯瞰一個城市的燈火;看過了燈節,見過了眾人吐槽的「醜猴子」;去過了高雄,觀過了西子灣的夕陽夕照;去過了墾丁,看到了夢中的那片藍色大海;去過了那些年的平溪,看過了數百盞天燈同時點亮夜空;去了臺北動物園,在水晶貓空纜車上看臺北夜景;去彩虹眷村,感受斑斕世界的美妙色彩;去花蓮,泛舟賞鯨爬山賞石;去野柳,看到最美的夕陽。
美景處處都有,而人則不然。從來之前,就一直聽到一句話,臺灣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人。我對臺灣人,最強烈的印象是秩序井然和素質很高。在上手扶電梯的時候,一般會空出左邊位置,讓著急的人可以通過左邊快速通過;在尋求服務的時候,一般服務人員的態度都非常棒;在學校附近用餐的時候,有老闆聽出來你不是本地口音,還給你贈送小食物;在學校,灣灣同學對我非常友好,有一個妹子知道我特別喜歡吃,每周都帶我到學校附近的不同餐廳吃飯;在臺灣,垃圾一定是會自主分類的,除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外,還有例如廚餘、寶特瓶、塑膠袋等各種分類,而在大陸這一意識相當淡漠。
沒去灣灣之前,總覺得它是一個富饒而美好的地方,去了之後才發現,她也只是一塊土地,也存在著許多亟待改善的方面,但是,我仍舊覺得她是美好的。在臺灣的一百多天,也會是我生命中最寶貴的一段時光。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 關於臺灣。
註:以上圖文為作者授權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投稿郵箱:
andylaw2443@foxmail.com
投稿內容:
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字數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