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和人生,都是以餘味定輸贏的。——小津安二郎」
久聞小津安二郎曾被奉為「日本電影之神」,卻一部他的電影也沒看過。沒想在這個狂風大作的上午,無意中邂逅了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1953年 黑白片)。
若以酒來類比電影的話,《東京物語》是那種用傳統技法釀造的陳年老窖,裝在樸實的酒瓶裡,喝一口,淡淡的,卻回味悠長。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老家的父母坐火車到東京看望大兒子、大女兒,還有守寡的二兒媳。在東京呆了十天,卻因為兒女太忙而一直悶在屋裡,還是二兒媳請假帶他們逛了逛東京城。後來大兒子大女兒一合計出錢把老兩口送去泡溫泉。在那家廉價旅館,夜晚喧譁吵鬧,老兩口根本睡不著,決定還是回老家吧。在回家的火車上,媽媽感覺不適,於是在大阪下了車,也有機會見了三兒子一面。沒想到到家不就,硬朗的媽媽就過世了。
生活的瑣碎和不如意,被鄭重其事地對待。我想找個詞來形容這種感覺,也許孔子說的「哀而不傷」是恰當的。
「沒有孩子,很寂寞。有了孩子,他們卻嫌棄我。」
在酒吧裡喝多了的老友說出的這句話,道出了多少年老父母的心酸。
這種心酸,也只有在喝高了的時候才可能說出來。大多數父母都是隱忍的,他們感受到了嫌棄,努力不給孩子添麻煩,他們安慰自己「孩子過得好就行了」。
傳統家庭秩序在無聲地崩塌。剛到東京時,媽媽說「沒想到東京這麼近,昨天出發,今天就到了。」離開東京時,媽媽說「東京太遠了。」
冬日的一杯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