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鍵詞
地下型系統 大安森林公園車站
城市樞紐 光塔
臺北市大眾捷運系統發展至今約20年。作為地下型系統,大多數的車站設計就如同世界上許多城市,是以火柴盒般,由冒出地面的出入口連接著地下,與外部環境毫無關係的車站。
隨著臺北市捷運路網的擴張和都會運輸需求的成長,臺北市政府捷運局提出了一條串聯了城市中許多熱門區域的路網延伸計劃,而本案大安森林公園車站,即包含於路網延伸計劃中。
而正因其座落於臺北市最大的都會綠地,得天獨厚的條件為地鐵站設計提供了施展新思路的機會。
項目團隊的方案完全超出了評審團意料。它不像一般的火柴盒設計,而是一個真正的花園裡的車站,因為它打破了車站與大安森林公園的界限。
但是政府部門內部對此也是存在很多不同意見。從長遠來看,市長親自批准了該方案,因而這個先鋒性的想法能夠付諸實施。
方案旨在把車站這個被動交通服務點轉變成一個振動的城市樞紐,它能夠同時連接人與環境,並進一步達到促進都市流動的目的。
把車站融入公園的策略還包括在原先較低的一個區域修建北門。 由此一來車站的可達性會得到加強,它將實現一個有趣的連結,引領人們到達不同的活動場所和目的地。
車站想要與公園很好的搭配並消融在地貌之中。一個半圓形的下沉空間,把景觀引入地下。
設計把本身黑色管道一樣的地鐵空間引入了陽光與新鮮空氣。當夏季來臨,陽光大廳的門扇開啟讓微風吹入車站,冬季的暖陽也可穿過弧形玻璃帷幕牆灑進室內。
地面上用以運輸旅客進出車站的兩座光塔,成為主要道路上的地標,創造了森林公園北側的門戶意象。 通過高程控制,分層布置廣場、通廊及會議區。周邊的種植設計可以有效吸收人們活動產生的噪音。
從地鐵出來的遊客,會在天性的驅使下,尋找陽光與和風,最終自然而然地走到公園裡。 這種自內而外的轉變營造了有趣的自然環境,並最終使人們日常通勤變成美妙的旅程。
Project Tittle: 臺北捷運信義線大安森林公園站
Client: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Program: 捷運車站
Location: 臺北市, 臺灣
Design Team: 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Project Team: 洪一鶴, 童恆松, 林新興, 黃偉耀, 楊沛辰, 王中胤, 鄭如庭, 方仁育
Photographs: 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蔡嶽倫
Structural Engineer: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M&E Consultant: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Landscape Architect: SWA Group+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Lighting: 月河燈光設計有限公司
-END-
©版權聲明:本文由LIGHT-UP整理編輯。如需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往期精品推薦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