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和新加坡歷年人均GDP的調查數據比對結果顯示,目前新加坡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經濟大國美國。事實上,早在2010-2011年間,新加坡的人均GDP就已經首次超過了美國。
這個國土面積僅有721.5平方公裡的國家,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繁榮的國際貿易在世界舞臺上迅速崛起,讓世界各國再次對其刮目相看。今天,SIM君就帶大家來看看支撐新加坡經濟崛起的都有哪些硬核資本!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特地對此作了一番分析,具體原因總結如下:
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的南端出口,這個海峽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線,每天通過這條海峽的貨物量為全世界之最,同時,這裡也起到了連接亞洲和歐洲的作用。這也是當年英國決定瞄準新加坡作為其殖民地的原因之一。
跟附近的鄰國不同,新加坡在建國後跟英國仍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不僅在軍事、文化、國事訪問等方面互動頻繁,兩國還在經貿上密切合作——新加坡是英國在東南亞最大的貿易夥伴,英國出口到東南亞三分之二的貨物都去往新加坡。
且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香港、臺灣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的發達富裕之地,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新加坡政府決定開始實施為居民提供住房的政府組屋工程,給當地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使得他們有工作的動力,從而逐步建立起一個規範的勞力市場。
新加坡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不僅促進了經濟增長,還降低了失業率,據統計,公民失業率從1959年的14%到20世紀70年代降到了4.5%。
到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已經成為了一個生產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硬碟驅動器的製造商。
到了世紀轉折點,金融服務行業漸漸發達起來,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重心逐漸向第三產業偏移,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從1985年的24%增長到了2007年的70%多。跨國企業也開始在新加坡設立總部,吸引了更多商業參與者,也反過來影響了新加坡的GDP增長。
現在,新加坡的人均GDP正在趕超歐美,被評為世界上最容易經商的國家之一,偏高的人均財富值以及相對低廉的醫療、日用品、飲食費用,也使得新加坡的國民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
而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教育行業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由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前來留學。
新加坡管理學院(SIM GE)是新加坡管理學院集團(SIM Group)的全球教育分支機構。
作為新加坡首屈一指的值得信賴的教育學府,SIM GE與全球頂尖的大學(包括英國,美國,澳洲等地的大學)合作, 提供優質的海外學術課程,吸引了來自全球40多個不同國家的18,000餘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