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同學聚會。
以往大大咧咧的蘇坤,竟然變得笑而不語了。
我和蘇坤是同學,屈指一算,20多年的關係了,她從小蘇變成了老蘇;
高中的時候,她像個男孩一樣,走路說話大大咧咧;
平時就喜歡和男孩子一起玩,愛說愛笑愛熱鬧。
還記得前年的同學聚會上,她談笑風生;
隨口講的段子,把同學笑得噴飯,樂得肚子抽筋。
同學笑問:
蘇坤淺淺一笑說:
「也許是老了吧,不知道怎麼回事,現在就不想說廢話,你們有這樣的感覺沒有?」
空氣瞬間靜止了,蘇坤繼續說:
「去年夏天,去一個朋友那裡喝茶,茶桌上放了四個小和尚;
其中一個叫不語,無意間聊起,言為心聲,不該說的不要亂說;
到了我們這個年齡,要謹言慎行,閒談莫論他人非。
那一剎那,我瞬間意識到,自己以前簡直是信口開河,胡言亂語;
開口難免有不滿、抱怨、嘲笑,甚至是憤恨。
那天起,我決定今後不再亂說話。」
蘇坤這番話,簡直是語驚四座,同學們無不點頭附和,有的還鼓掌叫好。
時間從未離開,它一直都在穿針引線,把我們從孩提的張嘴說話一點一點地縫合成中年的閉嘴聽話,真是應了那句:
我們用三年學會了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午後,知己茶館。
我們幾個好友在喝茶聊天,孔朋的電話響起,應該是一個朋友邀請他吃晚餐。
孔朋說:
孔朋我倆是多年老友,他的情況我最清楚;
晚上很少吃飯,關係一般的,就用已有安排來婉拒。
我曾問過他:
孔朋說:
「也不是,主要是到了咱們這個年齡,開始慢慢減少社交了;
也不想在飯桌上認識莫名其妙的朋友了。」
那天晚上,我正在看《論語》,孔朋給我發了個截圖,刪除通訊錄好友1450人。
我問:
孔朋回覆:
「原來有4000多吧,刪了好幾次了;
原來捨不得刪,可糾結,現在刪的剩下1000多人了。」
我給他一個笑臉。
孔朋回復,關於朋友,不再亂交,人到中年,關係精簡。
經歷歲月,我們被沉澱,多少事,多少人,都被花落風吹散。
那些曾經擦肩而過,抑或是交往不深的朋友,就像是公交車上的乘客,陪我們一程又一程後,最後各就各位,各自分離,各自安好。
農曆八月,我媳婦的生日。
我說:
媳婦說:
我問:
媳婦說:
「都老夫老妻了,還過什麼生日啊。
再說了,現在衣服都那麼貴,省點錢,給孩子攢學費吧。」
我開玩笑道,哎呦,現在境界挺高啊,給你點讚。
媳婦說: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動不動都是錢;
你不是常說,儉以養德嗎,向你學習的。」
那天,正好是周末,我帶著媳婦去萬達,路過一家花店,我說,買束花吧。
媳婦說真想買禮物,就買一個小蒸鍋吧,咱家那鍋該換了。
這是要讓人掉淚的節奏啊,這媳婦,嘖嘖,啥都不說了,咱買鍋去。
負一層超市,一個小蒸鍋,一百多塊錢,媳婦很滿意,她說:
歲月不饒人,我們也何曾饒過歲月?
記得和媳婦結婚的前幾年,媳婦買衣服都是大兜大兜的,花錢從來不心疼。
現在呢,十幾年過去了,到底是什麼;
是什麼把我們的媳婦都磨礪成這樣了,花錢開始心疼了?
回家路上,汽車在中原路飛馳,媳婦躺在副駕駛座上睡著了,她的嘴角浮起一抹淺淺的笑。
人到中年,三不亂。
不亂說話,不亂交友,不亂花錢。
年少時說話不經大腦,中年後方懂得,口為福禍之門,懂得謹言慎行,照顧他人感受,才是智慧之舉。
年輕時害怕自己游離在群體之外,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圈子,每天奔波應酬,樂此不疲。
人到中年,想讓自己靜下來,縮小圈子,減少不必要的社交。
把愛留給對的人,多運動,多睡覺,人生無限美好。
從前對物質特別渴望,在紙醉金迷不斷消費中獲得不斷滿足。
中年後,降低了對物慾的追逐,平平淡淡才是真。
年輕時都在做人生的加法,到了中年,開始學會了做減法。
因為我們終將懂得,生活,簡單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