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從全景,到局部。從環境,到人心,逐次建立起一個系統化的思考框架:
第一步:看全局。
就是以武漢市,做為一個單元考量——是不是整個武漢市,沒有正常車輛了,所以全都用垃圾車運輸呢?
你馬上得出結論:不可能!
武漢的確面臨著資源緊張的困境,但在全國性的布局之下,指揮部如果想,車輛調配並不是一個問題。
第二步:看局部。
武漢不缺車,但並不意味這片區域就有車用。職場是很殘酷的,同樣是官,肥的肥死,瘦的瘦死。前方吃緊,後方緊吃。有的官員手眼通天,霸著最優質的資源卻不承擔責任。有的官員舅舅不疼姥姥不愛,沒有資源卻被迫頂雷。
即使遇到這種情況,也不應該用垃圾車運肉——但如果出了這種情況,就一定會出怪事。
第三步:看系統的靈活性(調度問題)。
也許存在著一種情況,資源並不匱乏——但,車到用時方恨少,肉到運時總嫌多。到了分發平價肉時,無論怎麼調度,車也不夠用。
即使是這種情況,也不可用垃圾車運肉——說過了,這種情況必然會出怪事兒。
第四步:看短板,看瓶頸。
有種情況叫:技術短板效應。
擱在武漢這樁事兒上,就是車也有,油也有,只是司機累癱了,幹不動了。
司機幹不動,只能另外找車。
另外找車,也不應該找垃圾車——但也許他們就是這樣幹了!
第五步:看人品、看人性。
這就是怒派與舔派,爭執不下的議題。
有車有油有司機,可決策者腦殼進水良心壞透,故意用垃圾車裝肉。這種情況不能排除,但並非唯一可能。
至少還有幾種情況,同樣可能導致垃圾車運肉。
所以要調查。
但調查的結果,很難與外界認知找到接口。解讀調查結果,也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認知的。
坊間評述:從決策拍板到垃圾車出動,從超市把菜搬上車,到垃圾車進入社區卸貨,整個過程竟沒有人覺出不對。一個愚蠢的指令就這樣毫無阻礙的被執行——只是因為決策與執行的人,自己不吃垃圾車上的菜,所以他們放棄了思考,放棄了對一條愚蠢命令的否決。
成熟的思維與智慧,恰恰來自於自我否決。第一時間腦子裡冒出來的想法,即使不能否決,那也一定不全面、不周延、不自洽。有智慧的人,就是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把直覺與情緒,轉為系統化的思維。愚蠢的人,往往會迷失於情緒之中,死抱著一個觀點不放。什麼時候我們肯「放下」一個錯誤、又或是殘缺的觀點,那我們距離智慧,就會很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