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央視2套、4套、13套等多頻道都進行了全方位的報導。此類新聞報導不可避免的需要與很多國外人士進行交流,這也給予了新聞主播們「秀」英語的一個機會。
最近幾天,央視四套的《中國新聞》每天都有一個板塊,由主播紀萌連線採訪國外的專家學者,探討「服貿會」的相關話題。
節目中,紀萌的普通話與英語自然流暢的轉換讓人眼前一亮,當然這與紀萌在中國傳媒大學和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學習經歷是分不開的。
我們會發現多位曾經在央視節目中展示過英語能力的主播,似乎都曾有過留學或駐外記者的經歷。
比如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主播周瑛鋒,也曾在《中國新聞》節目中用英語採訪外國專家。
曾擔任央視駐美國記者的主播何巖柯(畢業於中傳和劍橋大學)更是在主持《朝聞天下》節目時,不止一次的「客串」同聲傳譯(突發事件),業務能力可以說是相當驚人。
何巖柯的普通話播音能力同樣非常出色,目前他是《新聞聯播》的配音員之一。重大事件的專題節目主持或現場報導往往也都能看到何巖柯的身影。
央視新聞頻道的沙晨、黃峰等主播也都是曾擔任央視駐外國記者,然後回到央視擔任新聞主播。
其實,說到精通英語的中文主播,也有英語專業畢業的,比如懂多門語言的水均益老師,以及英語專業八級的主播張曉楠。
而央視財經頻道由於主持工作的需要,更是不乏外語出眾的主播,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的李斯璇,曾是美國CNBC財經電視臺的中英雙語記者和主持人。
李斯璇專訪蘋果公司CEO庫克
如今,李斯璇在央視2套主持《財經周刊》《對話》《環球財經連線》等節目,負責眾多全球政要和商業領袖的專訪,和包括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博鰲亞洲論壇、G20、APEC峰會、金磚峰會等大型會議主持的工作。
總臺人才濟濟,地方臺一樣是藏龍臥虎。
東方衛視《東方新聞》的主播秦憶,除了擔任普通話新聞的播報,還在上海外語頻道主持英語新聞節目《Shanghai Live》(直播上海)。
主播:秦憶
總書記說「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經貿、服貿、文化等各領域交流會越來越深入,作為媒體,從央媒到地方,與國外人士接觸、交流、採訪、報導、主持的機會越來越頻繁。這也對主持人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在普通話合格的基礎上,似乎還需要熟練的掌握一門外語。
生活中我們常聽人說「要有一技之長」,而對於播音員主持人來說,似乎在掌握播音主持的技能之外,還要另外再有一技之長,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抓住更多的機會。
而「外語」作為其中的一項技能,似乎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並且逐漸成為了很多主播的基本技能。
其他技能,諸如體育主播要懂體育,財經主播要懂經濟,普法主播要懂法律等等。
如撒貝寧老師曾談及張紹剛老師主持《今日說法》的一件趣事,說在節目中張老師曾問嘉賓「您覺得這個案件三審會怎麼樣呢」。專家說我們國家沒有「三審」(兩審終審制)。
往往掌握更多「其他專業」的知識技能,能讓播音主持變得更加遊刃有餘,同時也能夠避免出現一些「常識性」的錯誤而貽笑大方。
趙普老師曾說,他在央視主持《晚間新聞》時,每天要閱讀大量的報紙以作為一個廣義的備稿,這樣能讓自己在播新聞時更從容,對各類稿件理解得更深。而這樣播出來的新聞無疑也會是更有溫度的。
視頻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