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頭條號/農裡農氣
在膠東半島沿海,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藏隱在一大片黑松林裡。(本組照片,拍攝於山東省萊州市汪裡村)
(俠客子龍 攝)
這個小漁村只有幾十戶人家,祖祖輩輩在這裡打漁為生。村莊裡的房子,分了兩個區域。一半是寬敞明亮的新瓦房,一半是過去的海草房。
這些海草房,差不多都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屋頂的灰瓦可以看的出來。一些老房子也有修繕過的痕跡。當年的村民就地取材建造的家,至今還有人在裡面居住。
在這個村子裡,發現了一處「蠔」宅。一個農家院的院牆,是海蠣子殼堆砌起來的。這裡的「蠔」宅與福建的不一樣,這些海蠣子殼,都是來自當地海邊島嶼。當年用海蠣子殼建房,和海草房一樣,都是因地制宜、廢物利用,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這個「蠔」宅也修繕加固過。以前,海蠣子殼是用泥巴粘合的,長時間的風吹日曬,泥巴都酥了。房子的主人,用水泥沙漿重新封堵了一次。
村裡的大叔介紹說:海草房、海蠣子牆,以前村裡有許多,現在只剩下這一處海蠣子牆了。再過幾年,說不定就看不到了。
由於土地瘠薄,當年的小漁村並不富裕。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海產品的價格慢慢貴了起來,捕魚為生的村民也富裕了起來。如今的小漁村,一些地方還保留著當年原有的風貌。林蔭下的一條小路,通向了野外。
磚打垛、碎石壘砌的房子,是另一個年代的象徵。
海草房是一個特殊年代的產物,冬暖夏涼,住起來很舒服。如今,用來蓋屋頂的海草,早也絕跡。修繕後的海草房,應該好好保護起來。
這個建在沙灘上的小漁村,村裡沒硬化的地方,到處是沙土。一戶人家的大門旁,還堆放了一塊木船的碎片。
村裡的主要街道都已經硬化,打掃的乾乾淨淨。一眼望去,前面的新瓦房和後面的海草房,都是那麼的親切。看到這樣的場景,遠方的你是否想起了我們的老家?
花開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