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深圳分為關內和關外。關內都是高樓大廈,都是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比較高檔,所以消費也是最高的地方。而在關外則相反,關外分布著大量的工廠、工業區。大部分都是打工者。消費自然也很低。
如今深圳越來越多的人往關內跑。每天在地鐵站,公交站都擠滿了人。所有的人都一窩蜂地往關內跑,所以導致了關外冷冷清清,而關內擁堵。
深圳關內和關外兩極分化嚴重,關內是越來越多人關外是越來越少人。很多人說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區別,一大部分原因是關外的工廠都倒閉了或者搬走了,導致大量的打工者只能往關內跑。
但又有另外一種說法是跟工廠多少沒有直接關係,因為近些年來深圳在經濟轉型,把大量的工業園轉變成了商品房。房地產越來越多,而工廠自然也因為租金昂貴,人工成本上漲等等原因而不得不搬離深圳。工廠少了,打工者自然無路可去。只能大量湧入關內改行做服務行業。
網友:深圳這幾年太多工業區撤了建房了,所以工廠少了,周邊都變成服務行業,如到時都不賺錢跟回內地差不多,也就沒人了,周邊農民戶要不拆了不準修,要不都裝修或改公寓,所以住的成本都高,深圳雖然工資高了點,其實住的成本與消費比以前更高了
網友:第一,深圳急於成為領先型大都市,無任何根基和沉澱!四個字----拔苗助長。第二,深圳是舉全國年輕人之力,用70-80兩代年輕人的熱血成就的現代化都市,剛剛成就一點點,看看這幫質樸的中年人,對深圳無奈又不甘心,畢竟所有的青春都獻給了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