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失去視力就好像被世界隔絕,甚至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都做不了。今年26歲的謝旭昇,於孩童時期便患有視神經線萎縮,約4歲時,便要佩戴訂造的眼鏡,於青春期發育階段嚴重視力衰退。
本澳的無障礙設施仍有優化空間
阿昇表示,現時的視力僅看到輕微的光線,大部分時間都是看到黑影,感覺就像一個小孩在紙上胡亂畫線,橫直線互相交疊,造成「花碌碌」的影像。雖已習慣黑暗,但阿昇其實也害怕;尤其上落樓梯時會加倍小心,避免受傷,他還透露其實一直很好奇每年「光影節」的燈飾及光雕表演有多漂亮,因此也要求家人帶他去感受光影。雖然有先天缺陷,但阿昇從無埋怨,更認為「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都有其存在意義」。他認為自己算是幸運,因為視神經線萎縮是個漸進的過程,過程中能讓其有心理準備步向完全失明,而非立即失明;加上家人的教導和鼓勵,令他對生活和工作,依然充滿熱情。
阿昇又形容自己是一個開朗樂觀的人,還由於有「自身經驗」,對於社工工作上的個案輔導,舉辦珍惜生命、控制情緒等工作坊等都能得心應手,更「感同身受」開解別人,教導別人控制情緒。他認為,當人面對不開心的事時,不應退縮或逃避,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更重要是無法令自己真正開心起來,應該要找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不要放棄。阿昇希望,陷於低潮的人能緊記「漆黑盡頭總見天,艱苦之後化雲煙」這句話,不要將自己困於黑暗的情緒中。
阿昇隨著自己的心情,彈出不同的旋律自娛自樂。
因為視障,阿昇的成長之路亦不容易。他憶述,中學時期先在普通的中學就讀,其後轉至有融合教育的學校,同學和老師都十分幫助他;雖然有時同學與他玩耍時會「玩大咗」,但經過老師的勸說後,都會主動向他道歉。在大學階段時,因為課堂需要,阿昇經常要轉換課室,同學們都會主動向他提出幫助,帶他到相關的課室。至於澳門的無障礙設施,阿昇則認為,雖然較以往大有進步,但仍有改善空間,對視障人士更友善。
眼盲,心不盲。視障未有局限阿昇,他在閒時不僅會插花,又會彈琴自娛自樂。阿昇並在插花之中,領悟到生命有得有失,凡事抱持平常心,並要用心去發掘、用心感受身邊的幸福,才能知足常樂。正如自己明知現今科技未能醫治好視神經萎縮,但仍會珍惜當下,有所期待,活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