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自殺率居高不下的國家。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日本政府也採取了相應措施,截至2018年,這個數字連續9年走低,每10萬死亡人口中「僅有」16.5人死於自殺。但在2020年疫情之下,我們不無悲哀發現,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01
2020年1月到11月,不到一年時間裡,日本自殺人數近兩萬人。這個可怕的數字,還在10月達到了一個峰值,自殺人數超過2000人,同比往年增加40%。其中,男性自殺率同比增長了22%,而女性則是83%。僅僅一個月時間,日本自殺人數,超過全年死於疫情的人數。
為何如此呢?
其一,這是日本社會的痼疾。
日本早高峰地鐵實況。車廂已經塞得滿滿當當,乘客依舊半個身子在車外,乘務員開始用力推他們,一個人力量不夠,兩個人一起幫忙。
在日本,職場也就是會社制度,條框多、等級森嚴、壓力大加班多。我們內卷的今天,其實也是他們的昨天。
日本還有諸多職場電視劇,內容比如前輩對後輩的欺壓、上級對下級的騷擾等。而居酒屋的火爆,其實也源於社畜們下班後需要排遣。
其二,就是疫情的影響。
專家指出:「日本自殺率本就偏高,疫情加重了自殺的誘因。」回憶2020年初,景象依舊曆歷在目,我們閉門不出,不敢和外界接觸,不敢和家人以外打交道……在精神上,無疑是心弦緊繃。當我們恢復工作以後,又面對更殘酷的現實。有些人剛買好回工作地點的機票,就接到通知公司倒閉了;有些人才回到工作崗位,卻被裁員被降薪……讀書難,工作難,創業難,所有人都像打開了「困難模式」。
把我們的心路歷程代入日本,一切也就不難理解。
日本大量公司破產,其中包括不少百年企業,就連拉麵店倒閉數量都在2020年創下新高。伴隨疫情反覆,日本政府還多次通知企業停業,或者縮短營業時間。例如1月7日,東京新增患者超過4000人,次日,政府宣布東京進入為期一月的緊急狀態,措施就包括餐飲店晚8點歇業、70%企業居家辦公、市民8點以後儘量避免出門;等等。
種種,讓日本原本就很艱難的職場,變得更加焦灼。
03
需要注意的是,女性自殺率是男性4倍這個數據。因性別產生不公平待遇,就體現在職場上。例如在去年7月,日本女性就業人數同比減少3.2%,而男性僅僅0.8%。日本有大量派遣員工,也就是非正式員工,他們工作量大但沒有福利,並且隨時面臨失業。而派遣員工裡,女性佔大多數。也就是說企業要裁員,首當其衝就是她們。
性別不公,還體現在家庭裡。據日本專家解釋:「長期疫情居家生活,使得女性更容易遭受家暴。」大家都知道,日本主婦比例很高,她們將「全職」做成了一門真正的職業,從家人飲食到家居收納,都研究出無數的學問。但在疫情下,這成為了女性死亡率飆升率的原因。不難理解,相處時間變多,家庭壓力就會變大,口角摩擦也難以避免。丟了工作,面對經濟壓力;長期居家,面對心理壓力;家暴口角,加劇內心抑鬱……對照我國,性別造成的職場不公時有發生,例如宣稱女性應聘者是「女友」等手段。再如有關全職太太的討論,許多人表示應該向日韓學習,尊重主婦。但當這種歧視擴大,當越來越多女性走出崗位回到家庭……一場疫情,就能讓人們知道自己的渺小,而尤其渺小的女性,又該退到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