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醫一附院呼吸二科成立於2015年11月25日,從病種單一的肺科發展到到現在的呼吸一科、呼吸二科,主管護師羅建華是親歷者之一,從19歲的年輕護士到即將退休的老護士,36年始終堅守在臨床一線的護理崗位。經她護理的病人無數,經她帶教過的學生也無數,羅建華護士被很多的護士尊稱為「羅老師」。
靜脈輸液治療是護士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但能「輪到」羅建華進行穿刺的肯定是疑難病例。被解圍的往往是年輕護士。在她們眼裡,羅老師不僅技術沒得說,最重要的是她能把病人和家屬的情緒化不安為愉快;化疑慮為理解。有人把這稱為是對病人的親和力,實則釋放的是羅老師對護理職業的尊重和理解。
這是個看起來十分簡單的動作,服藥。
這位病人正在做吸入氣霧劑的治療,這個動作的不簡單在於指導病人準確吸入藥物後,還在監測病人標準的仰頭漱口,動作不能過猛,防止被嗆。防嗆和準確吸入藥物對病人來說都十分重要。一位病人一日兩次治療,一天下來,羅建華這個動作要做幾十次。但要保證1年、10年、36年不來差錯,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一附院一代又一代護士們的平凡、責任與偉大都隱藏在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中。
羅建華護士正在和護士長葉丹核查科室的高危藥品。這是搶救危重病人百寶箱。每月二次,羅建華會和護士長仔細核查,確保科室的用藥安全。
護理質控是羅建華工作的重要內容。年輕的科室,年輕的護士長,面對年齡比自己工齡還小的護士長羅丹,羅建華傾力相助。 而對科室年輕護士們的求助,羅建華也是表現的義不容辭。為此,羅建華在呼吸二科又贏得了另一個稱號「羅媽媽」。
每周一至周五,羅建華的工作安排的滿滿當當。周二、周四、周五在病房;周一、周三在氣管鏡室。消毒、給藥、止血、取病檢、密切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徵,這裡工作的重心就是配合醫生做好檢查治療,保證病人安全。在羅建華護士在,病人安心、醫生放心。
2017年5月11日,作為一附院56名在護理崗位上辛勤耕30年的護士之一,羅建華和她的護士姐妹們走上了領獎臺,她們胸前佩戴大紅花,手捧榮譽證書,受到了醫院的表彰。
從領獎臺走下來的羅建華快速回到了病房,因為來了急診病人,羅建華中午一直在加班,此刻她匆忙趕回來就是為了儘早完成接下來的工作。
2017年的11月,羅建華就要退休了。這是她在護理崗位上度過的最後的一個護士節。
從羅護士、羅老師到羅媽媽,一名普通的護士,平凡的經歷,這是一代又一代一附院護士們真實的寫照,她們用自己的歲月年華詮釋著白衣天使的責任、溫暖和大愛。
祝羅建華和她的護士姐妹們節日愉快!
文/李伊萍 圖/陳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