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周玉琴但凡有去菜市場前,都要問問街坊鄰裡的老人們是否需要幫忙帶米帶菜等。周玉琴告訴記者:「棚戶區的老人比較多,平日兒女不在身邊,老人家每天出門買菜多不方便,我比他們年輕,能幫我就盡力幫。」
「你的青菜、豬肉給你帶回來了。」說著,周玉琴把菜遞給了老人。老人連忙說著謝謝,周玉琴說:「不用客氣,有事跟我打個招呼就行。」
說起周玉琴,家住隔壁的洪奶奶滿口稱讚:「我都把她當自己女兒看待了!」今年,臺江區婦聯還授予周玉琴「最美家庭」的稱號,街坊們都稱她為「最美大姐」。
周玉琴準備去看望隔壁97歲的老人。她的手上留了一把老人家裡的鑰匙,「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我也好第一時間趕過去。」周玉琴說。
周玉琴坐在老人床邊。天冷了,她幫老人蓋好被子,詢問需要什麼幫助,並不斷說著福州話「不用客氣」。前不久的「蘇迪羅」颱風給棚戶區帶來不小影響,當時周玉琴就背著老人上樓躲避積水。
回來的路上,周玉琴看到大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就上前攙扶一起慢慢行走。周玉琴說,棚戶區七、八十歲的老人有40多位,她一直希望能有個老人活動區,老人們這麼多,白天聚在一起能夠聊聊天,解解悶。
周玉琴自己家裡還開著一家雜貨鋪,開店已有十多年。她說:「我在這賣一些日用品,老人們也方便,買東西不用走太遠。」
周玉琴還是達道社區的糾紛調解員、信息報告員、政策宣傳員,是棚戶區的組長。除了每月1日與社區主任做好匯報工作外,遇到下水道堵塞等臨時問題,周玉琴也會第一時間反饋。
8歲的孫子放學回來,周玉琴樂呵呵地告訴記者:「這是我孫子,快給我孫子也拍一張!」說著,她幫孫子卸下書包,摘下帽子。
舉手之勞誰都會做,周玉琴卻把它變成習慣,還堅持多年。她說:「我們也會老,跟那些老人比,我們又算年輕,我先做榜樣,希望等我們老了也有人能來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