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子恆
上周,一直被西方國家批評的新疆「再教育營」,正式合法化了。
新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上周二通過修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去極端化條例》的決定,並即日實行。修改後的條例明定,縣級以上政府可以設立「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等教育轉化機構和管理部門,對受極端主義影響人員進行教育轉化。
人權組織和聯合國專家過去幾個月不斷指責北京大規模拘捕新疆維吾爾族人及其他穆斯林,並將他們送進「再教育營」,嚴重違反人權和宗教信仰自由,甚至還有扼殺維吾爾文化之嫌。
中國則否認新疆境內存在「再教育營」,在官方語境中,這些「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是為了祛除宗教極端思想的苗頭,保障新疆的社會穩定與安全。
新華社前天(16日)引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說,培訓中心採用「集中培訓、寄宿學習」形式開展免費培訓,首次透露了學員確實被安排住進培訓中心一段時間。此外,培訓課程也要求學員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漢語),增強對中國歷史、文化、國情的認識;並設置服裝鞋帽加工、食品加工、電子產品組裝等技能培訓課程。
中國政府通過教育感化,改造有極端思想的「迷途羔羊」,同時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出發點本是好的。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可能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使得穆斯林文化和宗教認同感被擠壓,可能導致更多人被推向激進和仇恨的不歸路。
化解極端主義問題,其實還可以用更柔和的方式。
本月初的「十一」假期,兩名新疆維族說唱歌手艾熱和那吾克熱一路過關斬將,闖入選秀節目《中國新說唱》總決賽,並最終包攬冠亞軍。但凡看過他們表演的,相信都會贊同兩人實力超群。兩人獨唱或參與演唱的歌曲,就包辦了該節目在QQ音樂榜單上10大歌曲中的七首。
兩人在說唱歌詞中寫出了自己成長和踏入社會時的艱辛、迷惘和掙扎,在許多人心中產生了共鳴。他們的每一次表演,臺下觀眾不分維漢,都會為他們歡呼尖叫;在網上,網民對於兩人的正面理性評價也多於負面。
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歌曲中找到了表達自身維族文化認同的空間,也證明了維族文化並不與「主旋律」相牴觸。
就拿來自烏魯木齊的那吾克熱來說,其機關槍式的維語饒舌就經常驚豔全場,還贏得一名評審說,普通話、英語和維語綜合在一起展現說唱藝術的魅力,是真正能代表「中國」的說唱。
在南疆城市喀什長大的艾熱,則在歌曲《West Side(西部)》中,用英語歌詞表達新疆青年渴望的認同和肯定。他說:「表達你的尊重/對來自中國西部的兄弟們/我們要的一切/我們得到的一切/都是我們應得的。」
艾熱和那吾克熱的爆紅,並不能馬上就打破維漢之間的隔閡。但它至少讓人們開始意識到,「新疆人」「穆斯林」並不是無名無姓、讓人心生恐懼的一個對立標籤。他們和你我一樣,也是真實的、對生活有熱情、有態度、有文化底蘊的熱血青年。
同時,兩人逆境中求存、不懈努力的精神,也給成千上萬新疆青年樹立了很好的榜樣,給他們上了一堂比任何教育培訓都更受用的人生課:不論選擇什麼人生道路,只要始終保持正能量、走正道,最終是會贏得旁人的respect(尊重,說唱常用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