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道,新加坡的「軟實力」

2021-12-21 風景園林網

01

「另類」城市綠道

一張綠網的N種用法

140多年前,飽受城市環境惡化困擾的波士頓,通過被稱為「翡翠項鍊」的綠廊系統重塑城市環境。在此之後,綠廊被越來越多的城市引入,抑制城市無序蔓延,留住城市綠色空間,並逐漸衍生出「城市綠道」的規劃理念。

▲ 波士頓被稱為「翡翠項鍊」城市綠道

如今,城市綠道已成為全球城市建設的標配,只不過,它早已從規劃手法,升級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綠色引擎」

其中,新加坡「城市公園連道系統」(簡稱NParks)不僅助力新加坡駛向建設「自然城市」的目標,更大幅提升了城市的全球競爭力

▲ 新加坡俯瞰

由於國土面積、可建設用地的限制,新加坡NParks並不是較為常見的「大手筆」環形綠帶,而是與路網、水道緊密結合構建出的網絡狀綠廊結構

▲ 新加坡「城市公園連道系統」(簡稱NParks)示意圖

空間上,NParks的綠廊網絡長度已超過270公裡,串聯起城市350多座公園和4個自然保護區,使85%的家庭在小於400米範圍內就能到達一座公園(2030年實現)。

功能上,NParks不只是市民公園,更是眾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其中有7種被認為已經滅絕的物種再次出現。

▲ 棲息在NParks的鳥類

戰略上,NParks是新加坡為新生代遊客打造的「激情遊線」(Passion Tours,共27條線路)最大的載體;更是國家戰略的「四大水龍頭」計劃*(進口水、本地集水、再生水、海水淡化)中,最核心的本地集水區

NParks將新加坡綠化覆蓋率從1986年35.7%大幅上升到2007年46.5%,加速新加坡升級為自然之城。

*四大水龍頭計劃:為了擺脫淡水資源依賴從馬來西亞進口,受制於人的局面,在進口水的基礎上開闢出本地集水、新生水及海水淡化等供水方式,最終實現水源自供自足的目標。

▲ 新加坡覆蓋率變化

從「居者有其屋」到「綠化運動」

(1960年代—1980年代)

1965年,剛剛建國的新加坡,經濟主抓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轉口貿易,通過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減輕國民生活壓力,吸引新的勞動力。高速擴張的城市建設,致使新加坡生態環境迅速退化

▲ 「居者有其屋」計劃在城市中催生出高密度的「組屋」模式

1970年代,李光耀提出「綠化島」的概念,希望新加坡能在短時間內重新變綠,「綠化運動」(在市區、新鎮、社區建設公園、綠道)開始大規模實施。

不過,新加坡土地變得越來越稀缺,市區內更難以獲得大面積土地用於公園建設,導致大型公園往往遠離居住區,綠化運動陷入「好看不好用」的窘境 。

從「綠與藍計劃」到「花園城市」

(1990年代—2000年代)

1989年,綠道網絡的初步構想誕生,並於1991年納入「綠與藍計劃」(Green & Blue Plan)。該計劃希望藉助公園連道系統,連接原本散落在城市各處的各類公園,優化城區內的低效用地,成為市民的休閒場所。

▲ 公園連道局部

目前,已建成270多公裡的公園連道,為全島增加290公頃的開敞公園地。綠色環繞的城市整體形象,使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稱號實至名歸。

從「花園裡的城市」到「自然城市」

(2005年至今)

2000年後,新加坡的經濟開始轉向創新經濟。2005年新加坡的建設目標,由原本的「花園城市」轉向「花園裡的城市」,城市綠色環境從「好看」轉向「好用」,通過環境魅力的塑造,進一步吸引創新人才聚集

▲ 濱海灣花園被稱為「花園裡的城市」的典範

次年,新加坡啟動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四大水龍頭」計劃,將有超過2/3的國土面積成為淡水集水區。多重目標的疊加,使曾經的綠道網絡升級成為「城市公園連道系統」,推動自然環境進一步融合到城市結構中。

02

激活低效用地,構築連道系統

逼出來的立體公園

上世紀60年代,新加坡提出

「環形城市」(Ring City)規劃理念:

以城市中部約3000公頃熱帶雨林集水區為綠心,

外圍環繞建設自供自足的新市鎮。

▲ 環形城市規劃概念示意

以此概念為基礎,

城市發展出由中心集水區向外輻射11條主要河道,

城市、道路交織其中的規劃格局。

不過,建設伴生出大量河道緩衝區、

道路隔離帶、灰色公共空間等等「低效用地」

▲ 新加坡島中心的中心集水區

這些低效空間,

成為NParks前期首選「激活」目標,

並以此為基礎,重構原有的綠道框架。

NParks綠廊網絡的建設,

獲得政府和社會的全力支持,

與其強調重新挖掘低效用地價值

而非與城市爭奪建設用地的策略密不可分。

以2012年完成的

加冷河(碧山宏茂橋段)修復工程為例:

原本混凝土結構的河道,

無論是水滲透性,還是抗洪能力都比較差,

更糟糕的是寬闊的河道

切斷了公園與周邊社區的聯繫

62公頃的綠地成為一個「擺設」。

▲ 加冷河局部改造前後對比(上圖2009年,下圖2016年)

改造後的自然式河道,

不僅可以容納100米(原為24米)的洪峰通過,

並且使綠地的蓄水能力提升40%

(每日可淨化水86萬噸),

生物多樣性提高30%

還新增加12%的活動空間。

▲ 河岸採用土壤生物工程技術加強其生態復原功能。公園內測試12種熱帶培植新技術,便於後期大範圍推廣

自然河道

成為社區居民親近自然的「社區公園」

也成為學校進行自然見學的科普空間

▲ 自然化,而又熱鬧的加冷河

道路綠化帶在NParks系統中佔比最大,

但無法進行規模化改造建設。

於是,NParks推出了「自然之道」改造計劃:

旨在公路兩側植被中,複製森林的生態結構,

將道路升級為生態走廊

通過劃分露生層、樹冠層、林下層、灌木層

搭配不同功能的樹木,

吸引鳥類和蝴蝶等動物、昆蟲在此棲息。

▲ 生態走廊植被改造示意

生物多樣性道路與社區緊密連接,

居民們可以隨時走入自然。

目前共有37條道路改造完成,全長130公裡

預計到2030年自然之路長度將超過300公裡

▲ 東部海岸連道改造後的生態走廊

針對散落在居住區內的小公園,

國家公園管理局(NParks主管機構)

與大學衛生系統進行合作研究,

賦予部分社區公園「治療」功能

以促進居民心理健康,強化老年人認知能力。

▲ 2016年改造的HortPark是新加坡的第一個社區治療性花園

治癒花園在恢復性空間種植

「具有藥效」、能產生鎮靜效果的植物,

搭配自然風的環境設計,使居民身心得到放鬆;

活動空間的植物則以溫暖明亮的色彩

來激發到訪者的自信心。

治癒公園也面向護理人員、

醫療從業人員、設計師,

提供環境康復知識的學習實踐培訓。

▲ 裕廊綠道內的治癒公園

城區內建築群不僅產生熱島效應,

還將綠色網絡切割的七零八落。

2009年,NParks推出

「天頂綠化植物獎勵計劃」(SGIS)

鼓勵建築物建設屋頂花園、垂直綠化。

▲ 皮克林賓樂雅酒店的垂直綠化

▲ oasia酒店的垂直綠化

該計劃將為建築的綠化建設投入

提供50%的資金補貼,

目前已有268個項目參與到獎勵計劃之中。

這也進一步促進新加坡建築垂直綠化的普及,

這些綠色建築將成為NParks網絡的綠色連接點

▲ 連道中的新加坡翠城新景住宅

03

主題分區,塑造連道魅力

有差異才能形成互補

NParks根據各綠廊聚集區的特點,

將其分為三個主題區:

自然生態區城市休閒區海洋魅力區

各主題區保留並放大區域特色,

並承擔不同的城市功能,

共同提升NParks多元化的吸引力。

▲ 三大主題區示意

城市休閒主題連道,

由中心城市連道和東北河流連道共同組成,

大多數連道鄰河而建。

該主題區的水系密布,

串聯著城市中心與多座新市鎮,

因此主題區通過打造水邊的休閒設施,

將人的活動引到水邊打造濱水生活

重振沿線新市鎮的吸引力。

▲ 榜鵝新市鎮豐富的濱水活動空間

以該區域的代表,榜鵝新市鎮為例:

榜鵝新市鎮是1998年開發的新城,

但一直缺乏吸引力,門可羅雀。

2009年「榜鵝21+」重振計劃公布,

新升級的榜鵝水道將成為濱水生活聚集區,

塑造濱水城鎮形象。

NParks在榜鵝水道沿線打造出多個親水節點,

從路面到水面形成多層次的市民運動空間

▲ 榜鵝新水道沿線豐富的親水節點

如今的榜鵝水道,儼然成為居民的

「戶外健身房」「濱水會客廳」

榜鵝水道被譽為新加坡最美的風景連道,

榜鵝新市鎮也成為新加坡最具吸引力的新城之一。

▲ 榜鵝水道沿線活動的市民

此主題連道區,

由南嶺連道、北部探索連道和西部冒險連道組成,

沿線地貌從山地到雨林、從溼地到集水區、

從歷史道到保護區包羅萬象,

可謂是新加坡地貌多樣性的展示區

NParks根據地形風貌進行串聯優化,

建立綠色緩衝帶,打造出5條「遺產之路」

(囊括歷史建築、歷史景觀的道路)

承接旅遊功能。

▲ 愉悅山道遺產之路兩側星羅棋布的殖民地時期官邸

近些年,新加坡越來越重視生態旅遊的發展,

NParks積極響應新規劃並推出

雨林之旅山脊觀鳥之旅森林之旅

多樣化的生態旅遊路線

▲ 與學校合作的觀鳥之旅

此外,該區域還是NParks與動物獸醫服務局,

及其它研究機構聯合展開

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核心區之一

同時,還是城市綠化與生態中心(CUGE)

開展園林行業人員培訓的實踐基地

海洋魅力區主要由東部海岸環形連道構成,

串聯起新加坡最多變的海岸線,

連接著新加坡最繁華的濱海灣。

▲ 東部海岸環形連道中的運動線路

連道通過建設自行車道和棧道,

增設休閒設施,構建出濱海慢行休閒走廊,

展現出新加坡自然與繁華並行的

「海洋城市」特點。

無論是市民還是遊客,

都能隨時在此獲得「度假感」

▲ 海岸線營造出的濱海度假感

04

全民參與,生態綠廊有活力

細分需求,強化互動

新加坡公園建設,

曾經歷過因過度硬質化,導致「綠色」缺失。

之後,建設第一代綠道又矯枉過正,

出現大面積綠道中缺少市民活動空間,

導致使用率較低的狀況。

NParks吸取教訓,

在市區內無死角的設置活動設施,

實現市民友好;

在保護區,建設生態廊道,

實現生態友好,全方位提升綠廊的活力。

▲ 新加坡濱海堤壩控制中心屋頂改造的市民大公園

連道沿途除了設置健身角、休息亭、

慢跑路、自行車道等基本功能,

還會根據區域的社區規模,

增加餐飲、便利店等商業功能,

以增加市民使用頻率。

▲ 連道沿途的小型商業配套

▲ 連道沿途的運動步道

除此之外,

NParks還推出「自然界管家」的理念,

與社區、居民共同治理、改造

與其息息相關的綠道。

▲ 市區的「快閃小公園」

預計在未來五年內,

50多個公園的設計、建設、管理

都將有沿線社區的深度參與,

從而加強市民對生態治理的主動性

自然保護區內,融合遠足、生態旅遊的功能,

但道路建設儘可能融入環境,保留自然邊界;

對於生態敏感地區使用瞭望所、廊橋等

非侵入性的方式開展觀賞、學習活動。

▲ 生態區內的觀光廊道

城市內部綠廊中的單純景觀性水景觀,

改造為具有蓄水能力和水淨化效用的

生態窪地(bioswale)

並儘可能增加隔離帶寬度,容納野生動物棲息,

形成城市隨處可見的自然環境。

▲ 濱海灣的生態窪地

NParks全年不間斷的推廣

「每一個人的公園」為主旨的全民參與活動。

這些活動分為不同的主題,

例如藝術與文化主題、表演與音樂會主題、

園藝主題、自然主題、運動與健康主題等等,

一旦某項新活動感興趣的人數足夠多,

就會加入活動列表(NParks活動網站公示)。

▲ NParks全年活動列表示意

繽紛多彩的活動主題,

吸引著不同愛好的市民來這裡聚集。

▲ 濱海灣植物園舉辦的燈光秀

2021年2月,

《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

(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公布,

它為城市的可持續生活、綠色經濟的發展,

制定了17個目標。

其中NParks的綠廊網絡承擔起

種植100萬棵樹、

自行車網絡擴大到1320公裡等新職責,

以助力新加坡提升「碳中和」*能力,

吸引對碳中和有需求的公司

特別是科技創新類公司落戶新加坡

*碳中和:即零總碳量釋放,通過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消措施。

攝影:李忠  夏連珠  龔慧嫻  張天天  趙海猛  劉琳

——END——

相關連結:

微信:chlaweb

網址:www.chla.com.cn

電話:010-88361171

010-88366270

郵箱:editor@chla.com.cn

相關焦點

  • 2020世界百大城市排名揭曉!臺灣搶下5席,「它」贏過高雄拿第二!
    日前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公布了2020年最新的「世界城市排名」,究竟在局勢動蕩的今年,盤踞榜單前線的都市有哪些?臺灣又有哪些城市上榜呢?(相關閱讀:旅外人士調查 臺灣重登全球最適合居住就業地方)何謂「GaWC世界城市排名」?
  • 白色圓圈新LOGO,「長春綠道」來了!
    今年,長春市綠化管理中心在原有城市道路的基礎上,重新規劃出多處城市「綠道」,其中包括南湖公園綠道,另外還有人民大街綠道、吉林大路綠道、東西民主大街綠道等。「長春綠道」標識意味著什麼?隨著相關工作的深入開展,長春市的「綠道」還會陸續增加,越來越多的市民會走入「綠道」中來。據了解,「綠道」是一種可供居民、遊客徒步騎遊的自然和人工廊道。具有生態環保、休閒娛樂、文化體驗、科普教育、旅遊度假等多種功能。以南湖公園綠道為例,他們在附近路面上噴塗了「長春綠道」標識,有路寬的地方還噴塗了「自行車」標識,示意此處可以騎行自行車。
  • 幸福城市「最差勁的一面」是...?
    幸福城市」,因為對許多當地人來說,幸福都是別人嘴上說的,實際的狀況又是怎樣呢?」「薪水低爆」「空氣!差」不過真的解決薪資問題,高雄就是個完美城市了嗎?許多高雄人反倒提出更多高雄「差勁面」啦!首先,最被點名的就是高雄的交通亂象:「駕駛人的習慣(太差)」「不禮讓行人的司機可以算嗎?
  • 雲南昭通:把大山包綠道打造成國際品牌!
    市委副書記、市長郭大進強調,綠道的建設要立足於提升昭通城市運動休閒品質,塑造健康的城市形象,著力打造三個國際品牌:國際一流綠道、國際一流自行車賽道、國際一流山地馬拉松賽道。大山包綠道是連接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蹟,及其他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進行連接的開敞空間紐帶,它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
  • 因失信案入獄的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康希獲減刑出獄 要警醒!
    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City Harvest Church,CHC)挪用公款案,教會創辦人康希牧師及其他五名被告在2015年十一月
  • 澳門又爆「新賭神」?「馬拉王子」賭場贏錢,人人派2000!
    該名姓王的大胖子,在網上簡單搜尋一下,就發現他的綽號多不勝數,除被指為「馬拉王子」外,更有「賭神」、「至尊賭佛」、「大馬奇才」等等,但當中還有一稱呼「大老千」。直至2013年,他在當地獲封拿督勳銜,而由他創辦的一家投資集團,更將集團目標定下為「把人一生的支出化為收入」,吸引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不少市民參加其「快速致富計劃」。
  •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日本首都圈為何不會淹水?
    ,城市積水就會變得特別嚴重。由於其構造包括五座高達八層樓,狀似巨大罐頭(Gaint Cans)、以下水道連結的蓄水井,所以又稱為「G-Cans」。設施全體總儲水量67萬立方公尺,為全球規模最大,宛如地下宮殿。在當年被說是天方夜譚、異想天開的瘋狂工程「G-Cans」於2006年完工,耗資2400億日元,集結最先端土木技術。
  • 武漢東湖綠道斬獲土木工程界「奧斯卡金像獎」——詹天佑大獎
    其中,武漢東湖綠道工程憑藉在特色景觀、智慧系統、「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的突出應用成果斬獲該項大獎。武漢環東湖綠道工程系國內首條中心城區5A級景區綠道,全長超過100公裡,由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條主題綠道組成。項目整體已於2017年底建成開放,開放至今,已接待了超過1200萬人次的中外遊客。
  • 街頭大螢幕直播A片 網友:「這個城市要火了」
    網路近日熱傳一則名為「這個城市要火了」的短片。
  • 子沙綠道美麗升級,街坊直呼「腳感」超好!
    近日,子沙村欖核河環境提升工程項目正式驗收,該項目對子沙村欖核河沿岸堤壩道路進行提升改造,在原有堤壩道路上鋪設黑色瀝青混合車行道以及彩色瀝青綠道本次改造在原有6米寬的堤壩道路上鋪設3.85米寬的黑色瀝青混合車行道以及2米寬的瀝青綠道,鋪設綠道與機動車道間的花崗巖壓條,沿路還設置有路側石、地面標線及標識系統。子沙村欖核河沿岸堤壩道路正是街坊口中的子沙綠道。綠道沿岸風景優美、環境幽靜,一直是街坊們散步、騎行的好去處。
  • 你有一套第一財經「城市主題紅包封面」待查收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聯合第一財經視覺中心連夜趕工了2021城市x RUNto微信紅包封面,讓你不論身在天南海北,都能互通一份團圓味。我們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4個城市,作為2021年春節限定封面的主題城市,就算是就地過年,也要原地起飛!
  • 高階辯證結構:軟實力與硬實力,缺一不可
    所謂軟實力,就是我們經常稱頌的「女排精神」,而硬實力則是技術水平。光靠精神贏不了球,同樣的,光靠技術也無法取得勝利,軟實力和硬實力,就像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缺一不可。光有軟實力,沒有硬實力,就如同無根之浮萍,很容易任人欺凌。中國是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軟實力上,我們一直引以為傲。
  • 電單車在東湖綠道晃了一圈又不見了,官方回復來了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13日訊(記者方歷嬌)「東湖綠道不知道為何突然多出了很多『小綠車』,速度快,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近日,有市民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留言。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獲悉,1日起,東湖綠道一期投放了一批加裝電瓶、有助力功能的青桔騎行電單車(即「小綠車」)。
  • 【觀點】楊立勇:也來談談「黨團之爭」,「caucus」到底是什麼?
    事緣不久前,溫哥華《大華商報》發表了一篇署名為馬尚的題為《「Asian Caucus」就是「亞裔黨團」嗎?》的文章,質疑溫哥華政論時評權威丁果先生去年年底提出BC省各主要政黨應當仿效建立「亞裔黨團」的主張。丁先生立馬用一篇《[丁果觀點]甘當「政治花瓶」?攻擊亞裔黨團概念是愚蠢之舉!》反擊。馬尚名副其實,馬上以牙還牙,回敬一篇《省選時刻,觸動族裔神經才是愚蠢之舉!》。
  • 嬰屍裝垃圾袋「餿水桶」!魔鬼情侶下場慘曝 拒交DNA
    2月16日ETtoday報導,新加坡情侶「廚餘桶嬰屍案」引起外界轟動。新店區2019年發生的「廚餘桶嬰屍案」引起外界轟動,警方當時鎖定了一對到臺旅遊的新加坡情侶,不過已經離境回國神隱。圖源「ETtoday」臺北地檢近日以「涉嫌殺人罪」、「生母殺嬰罪」向這對情侶發出通緝令。據了解,我方已請求新加政府協助,想要取得情侶二人的DNA或赴臺協助案件調查,但新加坡官方則以「新冠疫情肆虐」為由拒絕。
  • 一張椅子,「翻轉」整個冷漠城市! (視頻)
    色彩繽紛的長椅似乎是這個視頻裡的主角,當一個人坐上去時,與街邊普通長椅沒什麼不同,但當兩個人坐上去,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椅子變成了一個蹺蹺板,兩個素不相識的人玩起了蹺蹺板,就這樣的一張長椅,帶給人們無數歡樂……如此一張椅子,「翻轉
  • 「國際無上裝日」裸乳「胸襲」溫哥華 華裔嘆為觀止!
    點擊上方標題下「加拿大家園」可快捷關注「國際無上裝日」裸乳「胸襲」溫哥華 華裔嘆為觀止!
  • 專訪 | 「我們來自新加坡,我們唱中文歌.」搖滾樂隊「天地會」搖滾25年,首度來廣.
    12月9日,來自新加坡的搖滾樂隊「天地會」將在廣州舉辦「搖滾不需要理由」搖滾專場,演出之前,小巴採訪到了這個走了
  • 你知道「伊拉斯謨+」嗎?原來這些西班牙城市最受留學生歡迎
    根據歐盟委員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基於2015/2016的課程統計,西班牙是「伊拉斯謨+」計劃最受歡迎的目的地,共計接納了 44596 名學生。如果按照人數排列,以下是西班牙最受歡迎的「伊拉斯謨+」城市,一起來看看吧!Alemania (33.346), Reino Unido (31.067), Francia (29.068) e Italia (22.785) completan el to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