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醫療題材,它比《急診科醫生》不知好看多少

2021-02-22 上海萬達影城

小小萬聽說這段時間張嘉譯霸屏了?

從醫療題材的《急診科醫生》,到家庭題材的《我的!體育老師》,再到商戰題材的《獵場》,靈活變換角色人設的「大叔」張嘉譯都輕鬆駕馭,著實圈粉了不少影迷。

 

雖然張嘉譯大叔圈粉不少,但這《急診科醫生》的質量卻讓小萬有些一言難盡啊。


各種狗血劇情+常識錯誤,小萬不僅想起不久前同樣因為專業紕漏被人詬病的《外科風雲》。


工作期間修眉?真的好嗎?

難道就真的沒有一部像樣的醫療劇嗎?

當然不是!

今天小萬就為大家安利這部被稱為「2017年最受矚目臺劇」的——

《麻醉風暴2》

 

目前豆瓣評分已經達8.7分。

和如今只有6.2分的《急診科醫生》一比,同是醫療題材,這水平相差可不是一點半點。

 

而與2015年的第一季不同,第二季的《麻醉風暴》更是增加了不少經費,劇集總數也增加到了13集。

在劇情上,第一集的開場就回溯了上一季,也就是「2003年的人球案」。

 

少年的父親車禍重傷,被多家醫院拒收,耽誤了最佳的搶救時機,在救護車上不治身亡。

 

這裡必須要科普的是,在臺灣的健保制度下,「超過保健點數」的患者就有可能像被來回踢皮球,因為「超過點數」就意味著醫院還要倒貼錢給患者。

這也是主角們一直在追查的「人球案」的來源。

 

而在痛打了一頓「拒收」的醫生後,他也發誓要成為比這些「爛醫生」更強的醫生。這就是第二季的新入男主——外科醫生熊森,人稱「熊崽」。

 

從「人球案」的受害者家屬到救死扶傷的醫生,如此戲劇性的設定讓這部劇充滿了看點,也註定了與前一季「人球案」有著扯不斷的懸疑關聯。

 

此外讓這個年輕熱血的醫生形象更豐滿的是,熊崽白天當外科醫生,晚上就化身為抗議不合理社會制度的的饒舌歌手

這樣的角色身份反差也讓演員李國毅著實挑戰了一把。

不僅如此,《麻醉風暴2》還加入了醫療記者的角色,希望從醫療一角觸及到更多的社會問題。

如此一來,記者Zoe、「外科饒舌醫生」熊森,還有前一季的「公正尋找者」保險業務員葉建德,主角們將當年的「人球案」真相與背後所隱藏的醫療制度黑幕一步步掀開。

 

特別在前幾集中,劇情給人的感覺可以說是十分壓抑的。

從醫療上層官員令人生厭的嘴臉,到醫院內部員工的相互爭鬥,再到普通民眾請願無力、只得用爆炸來發聲,編劇用複雜交錯的事件抨擊了臺灣本地各種不合理的醫療制度

 

比如面對焦灼的請願人群,官員匆忙敷衍,把接過的請願書塞進口袋,看都不看一眼,只剩下人群中一片「這樣沒用,要去總統府」的無奈。

 

再有在酒會上因為醫院降級而緊鎖眉頭的院長,要強顏歡笑討好晉升的次長。可有一句話說錯,次長馬上就變了臉色。

 

還有把趾高氣昂把鍋推給下屬的主任。

在這些人的面前,年輕氣盛又一心想救人的熊崽,認為外科診室的質量與病人的權益必須保證,自然成為大家眼中看不慣的「另類「。

 

隨著劇情往後推進,矛盾也愈演愈烈,官員萬大器的野心也直接擺到明面上,把康聯醫院拿到了自己的手裡。

面對醫院評審沒有過關的結果,老院長的悲憤之情盡顯,也毫無辦法。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健保資源分配不均、中小醫院生存艱難、官員故意包庇假藥等等,這些毒瘤背後的腐敗醫療體系不會長久存在。

一定要有人站出來,把這樣的黑暗暴露於陽光之下。

 

13集的最後,主角們藉助輿論的力量將醫療貪腐、權力濫用的真相展現在了公眾面前,然而因為檢察院的不起訴,他們仍然面臨著未完待續的鬥爭過程。

不過觀眾們起碼可以先鬆口氣了,下一季或許又是兩年之後才會出。

 

可以說,醫療題材常現於屏幕之上。

而對於如何展現更加真實、殘酷的醫療救治現場,如何超過現有的救人設定而升華到醫療制度的批判和反思上,《麻醉風暴2》給了我們啟發。

畢竟小萬相信,大多數看醫療劇的觀眾,可不是想看主角們只是換身衣服,穿個白大褂,繼續談戀愛吧。

小小萬猜你喜歡

詳情請戳文章

萬·活動|您有一份價值398的大禮包未領取!!!

 

註:本文圖片來源於豆瓣或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掃一掃

下載優惠、購票、查影訊萬能的APP

萬達小程序上線啦,輕鬆一點,迅速購票,快試試吧!

請點擊小程序,一鍵購票!

http://wx.wandafilm.com/wandaMovie/choose_cinema/

相關焦點

  • 東莞發生一起傷醫事件 急診科醫生被打成腦震蕩
    昨日,趙醫生說。因急診科只能處理一般的傷口,見男子傷情較重,趙醫生勸對方去手術室治療,以免帶來二次傷害。沒想到,受傷男子和送他來的朋友都不同意,一定要趙醫生打麻藥,當場縫合傷口,這讓趙醫生感到很為難。「急診科條件有限,他這傷口,我這裡確實不太敢處理,而且他們身上都一股酒氣,明顯是喝了酒的,也不方便麻醉。」
  • 《急診科醫生》熱播:大家看男護士在急診科應該穿什麼工作服?
    最近《急診科醫生》熱播,衝著張嘉譯、王珞丹、江珊等一眾明星,還有鼎鼎大名的導演鄭小龍,演繹的是急診科的故事。
  • 急診科醫生工作18小時猝死 院長:最大的恐懼是…
    胡貴龍 攝「急診科醫生面臨最大的壓力是恐懼。」針對23號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下稱:青大附院)一名急診醫生持續工作18小時後猝死,該院主管急救中心李文方院長24日向記者表示,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病人及家屬的不理解,比勞累所帶來的壓力還要大。
  • 【全文】急診科女醫生被打 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
    8日下午,深圳又發生一起暴力傷醫事件,深圳市人民醫院一名急診科女醫生遭到患者男性朋友的毆打,導致牙槽骨骨折,頜面部軟組織多處挫傷,目前正在住院治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暴力傷醫事件頻發,怎麼預防?女醫生拒保證「不出問題」被打8日下午,一名女性患者因與男友吵架,自稱喝殺蟲噴霧劑到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就醫,醫生告訴患者需馬上洗胃,患者遂改口說沒喝進去,只是噴到臉上,醫生告訴患者此類情況仍需對症處理,患者拒絕,並要求醫生保證不處理也不會產生任何問題,醫生告知患者如果不做處理沒人可做出此類保證。
  • 下周法國醫院急診科將進行大罷診!
    據《世界報》8月29日報導,夏季期間,法國醫院急診科罷診的數目增加了一倍。
  • 《急診科醫》劇情之醫療推車家具的應用
    《急診科醫生》是一部離生命和人性非常之近的作品,張嘉譯認為本次出演何建一「精神層面更高一些
  • 關於楊文醫生被殺,我們有3個問題要問中國醫療
    12月24日凌晨,民航總醫院急診科醫生楊文被患者家屬刺殺身亡。據「醫學界」的整理,最近2個月來,已經有3名女醫生被殺害。在楊文醫生被殺害之前,還連續出現多起著名醫院醫生猝死事件,這些醫生多數都在30-40歲之間……因為這些猝死和殺醫事件,近期醫療界被憤怒和悲觀情緒所籠罩。
  • 【三院新聞】我院急診科與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急診科聯合開展急診搶救應急演練
    12月12月3日下午,我院急診科與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急診科聯合開展以「突發心跳呼吸驟停搶救」為主題的應急演練,演練地點設在我院門診綜合樓。此次演練由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急診科張偉主任擔任總指導,我院醫務部林友寧主任擔任總指揮,我院急診科邵巖峰副主任負責總協調。演練分為學術講座和現場演練兩個部分。
  • 急診科醫生見過的「怪事」:直腸裡有燈泡、膀胱裡有充電線...太狠了!
    前不久,廣東某醫院急診科來了個特殊的病人,他說自己肚子疼但是醫生問他具體有什麼不適他又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最後才勉為其難開口說自己不小心「坐」在魚上不小心把魚坐進屁股裡去了...總之醫院急診科的醫生對這些事情都見怪不怪了...
  • 上饒這家醫院急診科被通報批評!救護車送醫捨近求遠!
    就近救急是醫療急救最基本的原則。
  • 【我們和勞動者在一起】急診科醫護工作者:一場時間與生命的賽跑
    他們就是急診科醫生。4月25日晚,記者來到市第二人民醫院,感受了急診科醫生的「生死時速」。急診科醫護人員抽空吃晚飯時間已過21點,處理完手頭工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值班的7名工作人員才回到值班室,抽空簡單吃了點晚飯。「在急診科醫生眼裡,病人的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其他事情都不重要。」
  • 一名急診醫生被捅,正在搶救
    據吉安新聞網報導,胡淑雲是該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擅長急診科危重病症的診療。目前砍傷胡醫生的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具體情況正在偵辦中。儘管大家一直在呼籲對暴力傷醫零容忍,但暴力傷醫事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每次發生傷醫事件,社會輿論都會導向被害者,結果就是醫學界認為被刺的醫療人員,能喚回大眾的醒悟;而大眾則認為被刺的醫護人員,能喚回醫療界的醒悟。
  • 要醫生給狗看急診!被拒後,南寧一男子凌晨大鬧醫院!
    為保證急診科正常醫療秩序,醫院、急診科醫生立即制止該男子吵鬧的行為,要求他把寵物狗帶出醫療區。值班醫生向其解釋,這裡不是寵物醫院,非專業人士無法處理受傷的寵物。然而,這名男子情緒激動,並不聽從勸告,扯住醫生的衣服,並拿出手機開始錄像,同時威脅醫生,揚言如果狗死了就要醫生負責。
  • 【院內新聞】雙礦醫院急診科 慧眼辨急症 挽救中毒病人
    早7:30分,雙礦醫院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剛剛結束交班,一聲聲緊急的「120」急救車呼叫聲響起,大家迅速行動做好接診準備……「病人家屬口述該男子43歲,在家中突然意識不清,原因不詳。」醫護人員一面聽「120」急救人員介紹情況,一面迅速展開急救:測血壓200/120mmHg,查雙側瞳孔明顯縮小,伴劇烈嘔吐,初步考慮腦出血的可能性大,病情危急。
  • X醫生:外科醫生大門未知子(1-6)
    ,問的都是同道中人,同樣是醫療劇,同樣是以一名女醫生的名字命名,同樣都有著很長的壽命!在醫生看來,醫生眼前只有病人,沒有性別,後來看到後面好多集,許多患者因為身份的差異,地位,收入等不同受到醫院別的醫生的區別對待,如特別有權勢的,有富豪,明星往往得到特殊關照。而在大門眼前,一切都是浮雲,只有病情和病人,手術只能成功不許失敗,自己可以失敗好幾回,患者卻只能失敗一次。
  • 醫療 看急診等3個小時是什麼鬼?加拿大急診室等候時間可查詢了!
    (點擊紅色按鈕,即可顯示所查詢問題的數據)加拿大頭條(canadanews)獲悉,該網站由阿爾伯塔省衛生質量局( Health Quality Council of Alberta,簡稱HQCA )製作並管理,該局根據數據綜合整理出,省內16家最繁忙的醫院急診室等待時間,以及患者真正見到醫生等時間
  • 【醫生醫事】戲說醫療機構「評審」
    水調歌頭.評審評審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材料是否備全?一個醫生過勞猝死後向玉帝報到玉帝覺得他太優秀了,會擾亂天堂的安逸,就把他打入地獄。剛過了一個星期,閻王就滿頭大汗找上門來說:「玉帝呀,趕緊把他弄走吧。」
  • 一個心臟支架手術,醫生「能拿」多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據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消息,經過本次集採,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一年要用掉約150萬個冠脈支架,總費用達150億元,僅這一個品種就佔高值醫用耗材市場總額的10%。
  • TVB經典醫療題材職業劇:仁心解碼VS妙手仁心,哪一部是你最愛?
    其實,一部好的電視劇不在於情節多麼曲折離奇,而在於是否會給人以啟發,是否會讓人體會到自己應該吸取些積極的向上的一面,而摒棄醜惡的消極的觀念,我想以前TVB的醫療題材劇就是這樣。《妙手仁心》從當初的一到現在的三,女主角一部換一個,男主角始終還是Pual and Herry。
  • 《青年醫生》影評:醫生要這樣,咱還敢看病?
    日前,趙寶剛導演的新劇《青年醫生》正在熱播,這是趙寶剛首次觸碰醫療題材,但習慣了青春路線的他陷入了「不專業」的指責,許多行內觀眾直言漏洞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