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萬聽說這段時間張嘉譯霸屏了?
從醫療題材的《急診科醫生》,到家庭題材的《我的!體育老師》,再到商戰題材的《獵場》,靈活變換角色人設的「大叔」張嘉譯都輕鬆駕馭,著實圈粉了不少影迷。
雖然張嘉譯大叔圈粉不少,但這《急診科醫生》的質量卻讓小萬有些一言難盡啊。
各種狗血劇情+常識錯誤,小萬不僅想起不久前同樣因為專業紕漏被人詬病的《外科風雲》。
工作期間修眉?真的好嗎?
難道就真的沒有一部像樣的醫療劇嗎?
當然不是!
今天小萬就為大家安利這部被稱為「2017年最受矚目臺劇」的——
《麻醉風暴2》
目前豆瓣評分已經達8.7分。
和如今只有6.2分的《急診科醫生》一比,同是醫療題材,這水平相差可不是一點半點。
而與2015年的第一季不同,第二季的《麻醉風暴》更是增加了不少經費,劇集總數也增加到了13集。
在劇情上,第一集的開場就回溯了上一季,也就是「2003年的人球案」。
少年的父親車禍重傷,被多家醫院拒收,耽誤了最佳的搶救時機,在救護車上不治身亡。
這裡必須要科普的是,在臺灣的健保制度下,「超過保健點數」的患者就有可能像被來回踢皮球,因為「超過點數」就意味著醫院還要倒貼錢給患者。
這也是主角們一直在追查的「人球案」的來源。
而在痛打了一頓「拒收」的醫生後,他也發誓要成為比這些「爛醫生」更強的醫生。這就是第二季的新入男主——外科醫生熊森,人稱「熊崽」。
從「人球案」的受害者家屬到救死扶傷的醫生,如此戲劇性的設定讓這部劇充滿了看點,也註定了與前一季「人球案」有著扯不斷的懸疑關聯。
此外讓這個年輕熱血的醫生形象更豐滿的是,熊崽白天當外科醫生,晚上就化身為抗議不合理社會制度的的饒舌歌手!
這樣的角色身份反差也讓演員李國毅著實挑戰了一把。
不僅如此,《麻醉風暴2》還加入了醫療記者的角色,希望從醫療一角觸及到更多的社會問題。
如此一來,記者Zoe、「外科饒舌醫生」熊森,還有前一季的「公正尋找者」保險業務員葉建德,主角們將當年的「人球案」真相與背後所隱藏的醫療制度黑幕一步步掀開。
特別在前幾集中,劇情給人的感覺可以說是十分壓抑的。
從醫療上層官員令人生厭的嘴臉,到醫院內部員工的相互爭鬥,再到普通民眾請願無力、只得用爆炸來發聲,編劇用複雜交錯的事件抨擊了臺灣本地各種不合理的醫療制度。
比如面對焦灼的請願人群,官員匆忙敷衍,把接過的請願書塞進口袋,看都不看一眼,只剩下人群中一片「這樣沒用,要去總統府」的無奈。
再有在酒會上因為醫院降級而緊鎖眉頭的院長,要強顏歡笑討好晉升的次長。可有一句話說錯,次長馬上就變了臉色。
還有把趾高氣昂把鍋推給下屬的主任。
在這些人的面前,年輕氣盛又一心想救人的熊崽,認為外科診室的質量與病人的權益必須保證,自然成為大家眼中看不慣的「另類「。
隨著劇情往後推進,矛盾也愈演愈烈,官員萬大器的野心也直接擺到明面上,把康聯醫院拿到了自己的手裡。
面對醫院評審沒有過關的結果,老院長的悲憤之情盡顯,也毫無辦法。
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健保資源分配不均、中小醫院生存艱難、官員故意包庇假藥等等,這些毒瘤背後的腐敗醫療體系不會長久存在。
一定要有人站出來,把這樣的黑暗暴露於陽光之下。
13集的最後,主角們藉助輿論的力量將醫療貪腐、權力濫用的真相展現在了公眾面前,然而因為檢察院的不起訴,他們仍然面臨著未完待續的鬥爭過程。
不過觀眾們起碼可以先鬆口氣了,下一季或許又是兩年之後才會出。
可以說,醫療題材常現於屏幕之上。
而對於如何展現更加真實、殘酷的醫療救治現場,如何超過現有的救人設定而升華到醫療制度的批判和反思上,《麻醉風暴2》給了我們啟發。
畢竟小萬相信,大多數看醫療劇的觀眾,可不是想看主角們只是換身衣服,穿個白大褂,繼續談戀愛吧。
小小萬猜你喜歡
詳情請戳文章
萬·活動|您有一份價值398的大禮包未領取!!!
註:本文圖片來源於豆瓣或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掃一掃
下載優惠、購票、查影訊萬能的APP
萬達小程序上線啦,輕鬆一點,迅速購票,快試試吧!
請點擊小程序,一鍵購票!
http://wx.wandafilm.com/wandaMovie/choose_cin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