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德國醫療,似乎一直以來都有著神奇的「魔力」,所以也是很多人出國就醫的首選目的地。畢竟在這裡曾誕生二十多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同時,德國對藥品的監管以及醫療教育制度都非常嚴格。
然而,近幾年,隨著一些德國醫院的各種「黑料」不斷爆出,德國醫療方面的漏洞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比如,很多醫院因為經費緊張,竟然想到增加手術數量來撈錢,以至於不管病人得了什麼病,都會被推進手術室先「挨幾刀」。
再比如,有些醫院不顧自身資質和經驗,亂接高難度手術,於是便出現,「四分之一的醫院診所不能提供完整手術質量報告」的新聞!
更可怕的是,有些醫院因為衛生條件欠佳,竟成為病菌感染的源頭和擴散地,著實令人膽戰心驚。
為了改善德國在醫療界突然被醜化的形象,貝塔斯曼基金會提出了一個看似非常極端的措施——關閉德國近一半的醫院,以此來保障醫院的治療水平、減少死亡率。
據了解,德國目前大約有1400家醫院,按照貝塔斯曼基金會專家的意思,要將這個數字減少到600以下,這可不是一項小工程啊!
專家們給出的理由是:德國目前小醫院、小診所太多,一方面沒有足夠的專業醫師,另一方面醫生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也有限、醫院醫療設備也不好,很多醫院甚至常年處於財政赤字。
還不如進行一次資源整合,把小醫院合併到大醫院,這樣不僅改善了醫院專業醫生短缺的窘境,同時也能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可信的醫療服務。
正如有專家表示,擁有大型的專業團隊和大量患者的醫院,醫生才能有豐富的治療經驗,給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治療服務。比如,在科隆有38家急診醫院,假如減少到14家,不僅不會增加患者看病的路程,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改善醫院醫療條件和基礎設施,一舉兩得。
那麼,德國醫院的現狀到底如何呢?真的像這些專家描述的一樣嗎?貝塔斯曼基金會在調查中,對醫院的設備和經驗、人力資源、專業化程度三個方面進行了總結,發現了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
很多床位少於200的小診所醫療技術和設施達不到要求,根據2017年的數據,有三分之一的醫院診所甚至沒有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儀器(這是一種影像診斷學的檢查儀器);
很多診所醫院專業醫生短缺,根據調查,假如一個醫生一天工作24小時,一周連續工作七天,每家醫院至少需要5.5個專業醫生,但是,問題是現在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專業醫生和護理人員十分短缺。
很多醫院的手術質量其實是通過良好的資源整合,以及醫生不斷積累手術經驗而提高的,所以在專業化方面還有待改善。
不過,即便有貝塔斯曼基金會專家「擺事實、講道理」,仍然有不少反對聲和質疑聲。
德國醫院協會會長Gerald Gaß表示,一下子關閉這麼多醫院簡直就是「大冒險」。
德國保護病人基金會專家Eugen Brysch認為,這完全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Brysch表示,假如大量減少醫院數量,就會有很多人無法就近治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看病成本。尤其是目前60%的患者都是一些年紀較大、行動不便的人,所以醫院離家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特別是鄉村地區。
Eugen Brysch
不過現在,貝塔斯曼基金會的這條建議,還需要聯邦衛生部進一步討論是否可行。
在此之前,小編提醒大家,在德國看醫生一定要謹慎挑選醫院,當然緊急狀況下例外。如何挑選呢,德國《圖片報》提出了幾條建議:
登陸醫院官網,看看網站上是否有完整、清楚的治療和設備清單;
登陸weisse-liste.de,尋找離家近、醫療條件好的醫院;
或者親自到醫院考察,看看醫院是否乾淨衛生、是否有充足的專業護理人員和醫生、環境是否舒適等等。
總之,雖然德國醫院大多口碑不錯,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