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垠的荒漠,廣袤的黃土,地圖上兩座相鄰的地標,往往需要以小時為單位的時長才能到達,在廣漠西北,翻山越嶺成了常事。我們從蘭州驅車到達武威市採訪,花費了3個多小時。當地人告訴我們,以前沒有通高速的時候,同樣的距離,往往要走一天。老一輩的人都習慣了天不亮就出門趕路。
3000餘米的海拔,早晚溫差相當大。6月底的初夏,我們穿著長褲長袖,在烏鞘嶺上凍得直哆嗦。負責建設的工程師笑著說,這樣的高寒高海拔,給當年的施工帶來了很多難題。從1999年山攙口到柳溝河段開工建設開始,到烏鞘嶺隧道群建成通車,全線建設歷時達14年之久。而每年的有效施工時間只有四五個月。
除此之外,這裡的地質構造、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也相當複雜,施工難度很大。甘肅路橋建設集團項目副經理張棟負責烏鞘嶺隧道群中難度最大的2號隧道的施工建設。在施工過程中,他們首次遇到了碳質頁巖和碳質板巖,巖層的走向和形勢多種多樣,導致過程中極易出現漏水、變形。單洞7公裡長的隧道,施工人員24小時日夜倒班,花費了4年時間。
他拿著手機給我們展示當年的施工視頻,頗有感慨的回憶道,當時我們就在地面扭曲的情況下,每天還要進去做監控量測,現在回想起來,這麼危險的情況我們還能堅持在裡面幹,也是很不容易啊。
烏鞘嶺隧道群的建成通車,標誌著連霍國家高速公路甘肅段高速化的最後一個「瓶頸」被打破,烏鞘嶺從此將不再是連霍國家高速公路上的「攔路虎」。這樣偉大工程的建設離不開建設者養護者的日夜辛勞,日夜奮戰。他們長年累月的駐紮在營地,和大山為伴。吃得了苦頭,耐得住寂寞,才有這些佇立在崇山峻岭中的偉大工程。
——記者 何夢瀠 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