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男子患軟骨症29年未出村子 盼望有個輪椅出去看看
客家新聞網 記者楊小林
29歲的郭起洋是上猶縣東山鎮石坑村村民,因小時候患病手腳變形,無法直立行走,只能終日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而房間裡的一臺老式電視機,是他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徑。
「他小時候,我經常背他到外面曬太陽,這些年我老了,扛不動了。他只能一直呆在家裡,連天空都很難見到。」郭起洋的母親孔福娣無奈地表示,她希望兒子能有一輛輪椅,以後外出幹農活時能帶著兒子在身邊。
郭起洋平時就是一個人坐在家裡,靜靜地望著外面。
29歲「大男孩」不出家門
3月28日上午,陽光明媚。記者來到郭起洋家時,他一個人正坐在昏暗的家裡,透過大門靜靜地向外張望。見有陌生人來,他顯得有些靦腆。鄰居郭德和告訴記者,他母親去田裡幹活了,只有他一人在家。
郭起洋家仍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的土坯房,地面也沒有硬化,屋內陰冷潮溼。為了保持坐姿,郭起洋時不時兩手撐在泥土地面上,坐得久了,他會用手撐地艱難向前挪動一下。
郭德和介紹,郭起洋小時候得了軟骨症,手腳無力,無法直立行走。他父母抱著他多處求醫,但始終不見效果,只能癱瘓在家。
郭起洋今年29歲了,除了小時候被父母抱著去過上猶縣城看病,一直沒有出過村子,沒有讀過書,甚至沒有出過家門。
「想到外面看看嗎?」記者詢問他,「非常想!一直都想去外面看看!」郭起洋羞澀地說。
然而,這個簡單的願望,郭起洋至今沒有實現。
郭起洋的一日三餐都要母親孔福娣照料。
貧困家庭遭遇雪上加霜
郭起洋的鄰居告訴記者,郭起洋家原本就不富裕,他父親身體一直不好,在幹農活之餘,偶爾到附近打打零工,母親就在家照顧父子倆和年邁的奶奶。
然而,4年前的一場意外,讓這個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3年,郭起洋的父親騎車外出去縣城,沒想到半路撞到了電桿上受重傷,送到醫院後仍不幸身亡。
家裡的頂梁柱塌了。母親孔福娣一人扛起家裡重擔,每天起早貪黑,忙裡忙外,照顧兒子起居,家裡養殖雞鴨,田裡種植蔬菜……雖然當地政府將他家納入低保、五保對象,但一家人的生活仍然過得艱難。
2016年底,年邁的奶奶也去世了。孔福娣照顧郭起洋的擔子更重了。「他奶奶在的時候,中午可以幫助熱飯,也能陪著他。」鄰居郭德和說,「現在他媽媽都不敢出遠門,每到飯點就要回來弄飯吃。」
年邁的孔福娣在田裡除草,心裡卻掛念著一個人在家的兒子。
盼望有個輪椅出去看看
臨近中午,孔福娣幹農活回來了。
見到母親走進家門,郭起洋非常開心,一直笑呵呵的。孔福娣麻利地打水給起洋洗手擦臉,準備做飯。
說起兒子,年過花甲的孔福娣的眼角有些溼潤。「以前有很多人勸我把他扔掉,可他畢竟是我兒子。」孔福娣說,兒子小時候,自己每天都把他背到門口,讓他趴在凳子上看看外面。自己年齡漸老,兒子體重也在增加,她再也背不動兒子了,只能讓他呆在家裡。
「一直坐在家裡,兒子很苦惱,有時心情也不好。要是有個輪椅就好了,那樣我就能推著兒子出去走走,外出幹農活也能讓他跟在身邊。」孔福娣告訴記者,這幾年來,她一直想攢些錢給兒子買個輪椅,但以她的身體狀況和家庭情況,這個願望始終沒達成。
孔福娣說,現在,給兒子買個輪椅帶他出去看看,成了她最迫切的願望。
文章來源:客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