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理網絡流氓,就當踩到狗屎
臺灣資深媒體人陳文茜2015年4月24日表示,網絡流氓就如同虛擬的「文革」公審,與中國大陸幾十年前的「文革」,一模一樣。50年前,一群愚蠢的中國年輕人已經幹過了,網絡流氓只是匿名的尾隨者,沒啥了不起。
人在美國的陳文茜,聽聞女模Cindy楊又穎(本名彭馨逸),因網絡流氓而自殺身亡一事說,世界如此遼闊,為何恨意十足的人那麼多?為何又要理睬那些不值得一顧的人,沒有教養的語言?
陳文茜認為,流氓代表的不是被凌虐者的悲哀,而是語言流氓者自家庭至社會對他或者她教養的徹底崩壞。她說,做這樣事的人,代表他是一個沒教養、崩壞的人,他不但是侮辱自己,也是侮辱生他育他的父母。陳文茜希望,遭遇網絡流氓的人知道,他們侮辱的不是你,而是撫養他們長大的父母。
陳文茜說,社會一定要拒絕網絡流氓,因為網絡流氓等同虛擬世界的公審,用文革方式,用粗劣辱罵的文字,集體躲在網路中,以為自己只是千分之一人,萬分之一的人,沒人知道他們;過去50年前一群愚蠢的中國年輕人,紅衛兵已經幹過了,現在的網絡流氓只是匿名的尾隨者,沒啥了不起。
她表示,碰到流氓,就當是地上一坨狗屎,若是一群人的流氓,就是踩到一大陀狗屎,或一百坨狗屎,回家洗個腳,不用當一回事,也不要去理他,把頁面刪除。
陳文茜今年曾經在一篇《被討厭的勇氣》文章中,將百年前維也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念,引伸到當今生在電腦、社交網絡臉譜,把點讚的時代重新詮釋。
她指出,阿德勒相信所有人生的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如果阿德勒晚生100年,他可能可以對我們現在不只被家人、同輩,而是社交網絡高度包圍的人際關係提出更傑出言論,甚或他會設計一個網頁,不只可以按「贊」,還可以按「討厭」…然後告訴眾人,當你的「贊」愈多,你愈危險;如果你得到的「討厭」愈多,不用傷心,可能僅僅代表你比別人活得「自由」。
陳文茜說快樂取決於我們的心態,而非「贊、自尊、社會認同」。甚至後者愈多,有時候愈失去自我。
註:作者呂昭隆,臺灣《中國時報》記者,原文發表在2015年4月25日《中國時報》,克危克險轉發。克危克險是中國本土一家獨具特色的新型安全公司,致力於智能集成安全管理。諮詢:keweikexi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