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殯儀館相信沒有人感到陌生,在大城市中這樣的地方是永遠少不了的。因為在我國從古自今,人死後都是需要舉行葬禮的,一是對死去親人的尊重,二是給逝者一個安生之地。而古代最多的就是土葬和水葬,如今由於大城市的不斷擴建和人口的增多,人們更加願意接受火葬,因為火葬好處很多,最重要的是環保
有些人可能會問,在殯儀館中看完一個人的火化過程,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這個問題估計只有殯儀館中的火化工人看得最多,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小張(化名)從事殯儀館工作已經好幾年了,他說第一次自己親手給一位老人送去火化,點燃一瞬間自己莫名的悲傷起來
他通過透明玻璃看到老人整個屍體都被火苗淹沒,變成了火紅的火焰,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屍體只剩下了頭骨和胸骨框架,直到火化臺上僅剩下了一些黑色的渣渣,最後進過高溫慢慢黑色骨渣變成了灰白色塵土。而整個過程也讓小張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塵歸塵,土歸土」的含義。但當看著自己的親人被火化,感覺似乎完全不同了
他說當自己看著不幸早逝的朋友被推進火化爐後,自己滿腦子都是曾經的回憶,甚至會擔心他的屍體在被火焰灼燒時,會不會感到很痛,如果是自己在哪裡,朋友在這裡,是不是也會為他擔心等等。而到了最後以前的玩伴,卻只剩下了一盒不到五斤的骨灰,那種感覺真的是莫名難受,想到自己以後也會有這麼一天吧!
看完火化全過程,他說我們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生命的珍貴。也要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不要到了最後遺憾終老...
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