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筋穴:腰疼的小剋星!

2021-02-12 美容師之家

承筋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屬足太陽膀胱經。承筋。承,承受也。筋,肝所主的風也。承筋名意指膀胱經的上行陽氣在此化風而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足下部各穴上行的陽熱之氣,至本穴後為風行之狀,故名承筋。

《針灸甲乙經》中云:「在腸中央陷者中。」《素問•剌禁論》中說:「剌腸內陷為腫。」《靈樞•本輸》中說:『『太陽之別也,上踝五寸,別入貫腸,出於委陽。」在這裡,「腸」 二字指的就是承筋穴。關於它的療效,《甲乙經》中還說:「痺寒轉筋。」這是一個很有用的穴位,可以治療痔瘡和腰背疼痛、小腿疼痛等。

取穴位置

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當委中穴與承山穴連線上,腓腸股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俯臥位,在小腿後區,委中穴與承山穴的連線中點下1橫指處,按壓有酸脹感。

功效主治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絡,強健腰膝,清洩腸熱的功效,主治病症包含便秘、腰背痛、小腿痛、下肢麻痺、坐骨神經痛、痔疾、腰腿拘急疼痛、急性腰扭傷等。現代常用於治療便秘、急性腰扭傷、小腿痛。

操作方法

按摩療法:用大拇指按揉或彈撥承筋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緩解治療腰腿痛。

艾灸療法:用艾條溫和灸承筋穴5~20分鐘,每日一次,可以改善下肢攣痛。

拔罐療法:用火罐留罐5~10分鐘,隔天一次,可緩解腰腿疼痛。

刮痧療法: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承筋穴3~5分鐘,隔天一次,可治療抽筋。

穴位配伍

承筋配陽陵泉、足三裡,有健脾舒筋,活血通絡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痺。承筋配環跳、委中、陽陵泉、崑崙,治腰腿痛、下肢麻木。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