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巴蜀火鍋店的生意越來越好,輕音樂主題燒烤餐吧正在裝修,閒不住的康俊又有了新想法。
「我聯繫了幾個朋友,準備成立一個食品公司,專門搞綠色健康大禮包,我連名字都想好了,就準備註冊商標,你看這是我設計的包裝盒。」1月21日,見到康俊時,他正在火鍋店和朋友們商量大禮包的事。
康俊今年35歲,既是火鍋店老闆、又是合作社理事長,但他卻喜歡別人叫他「康班長」。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曾在部隊當過班長。
2013年,康俊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吉木薩爾縣。五年軍旅生活中,他站過崗,燒過鍋爐,開過通訊車,扛過攝像機……這些經歷塑造了他不甘於現狀、敢闖敢拼的性格。
短暫休息後,康俊揣著5萬多元復員費來到昌吉,他覺得這裡的創業機會多,打算在這裡開啟創業之路。憑著在部隊當過宣傳員的經歷,他租了一間40多平方米的門面房,開起了廣告公司。「第一次創業,我想得太簡單了,那時候光有激情,但是沒有人緣、沒有客戶,生意很慘澹,硬撐了一年就關門了,一分錢沒掙,還賠了幾萬元。」康俊說。
創業沒有一帆風順的。經過市場調查,康俊發現二手房中介生意不錯,他把原來的廣告公司重新裝修了一下,開辦了二手房中介所,但是經營還是不順利。
2017年,康俊回到吉木薩爾縣,恰逢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康俊和朋友一合計,流轉承包了村上60畝土地,成立了果蔬種植合作社,種植無公害白菜、椒蒿、土豆及葡萄等,又成立了養殖合作社,飼養牛、羊、馬,出售牛羊肉、燻馬肉等。土裡刨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雖出生在農村,但對種地和養殖卻一竅不通。他請來當地的專家,僱了20多名把土地流轉出去的村民給他幫工。通過不懈努力,他的合作社生意逐漸好起來,兩個合作社一年收入達四五十萬元。
「當時我心裡沒底,生怕合作社生產出來的好東西沒有銷路。好在我們堅持綠色種植、科學養殖,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剛開始,合作社的產品都是在當地銷售,後來外縣市的客人訂購得越來越多。」康俊說:「那時我的電話就是訂貨熱線,每天諮詢訂貨的電話不斷,最多時一天賣了3噸多果蔬。」
康俊和員工正在商量火鍋店的菜品。梁宏濤 攝
看著自家的果蔬這麼受歡迎,康俊又有了想法,他想開一個餐館,就用合作社生產的蔬菜和肉。有了想法就行動。2018年年底,康俊把合作社安頓好,又回到昌吉,找地方、選門面、辦手續、搞裝修。兩個月後,既有四川風味、又有新疆味道的疆巴蜀火鍋店開張營業。「剛開始火鍋店生意還是非常不錯的,每天有二十多桌客人,周末客人多的時候還得排隊。」康俊說。他還擔任著合作社的理事長,火鍋店的部分蔬菜和牛羊肉都來自合作社。
一直對餐飲市場看好的康俊最近又有了想法,他投資60萬元在火鍋店的旁邊開了一家輕音樂主題燒烤餐吧。
一路走來,康俊永遠不安於現狀,他創業點子多,打拼不停步。(昌吉日報通訊員 梁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