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
加州州長在媒體上公開宣稱「受夠了」,
主張「讓我們加州自掏腰包,就像一個國家一樣。」
恰逢疫情在美國大爆發,
驢象兩黨所轄各州的抗疫政策反差巨大,
加州州長的這一公開表態,
再次刺激了反川普輿論的神經,
仿佛加州獨立真的成了一個選項似的。
要知道,
上一次發生在美國本土的大規模戰爭,
還是1861年的南北戰爭。
小時候不懂事,
看了《湯姆叔叔的小屋》同情黑奴,
就真以為美國人會為了廢除奴隸制打仗。
大一點才意識到,
林肯作為「最偉大的總統」,
其主要功績在於實現了美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儘管他也因為反對黑奴主義而出名,
但直到內戰中期,
林肯才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剛上任的時候,
他甚至明確表態:「如果我能拯救聯邦而不解放一個奴隸,我願意這樣做。」
那時候,
各州還只是鬆散團結在一起,
高度自治是其參與聯邦的前提,
對州權的尊重遠遠凌駕於糾正人種偏見的需求之上。
2001年,
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也提出通過「邦聯」的形式實現兩岸統一,
很快就被大陸方面嚴詞拒絕。
當時我還很奇怪,
不是說「只要願意統一什麼都可以談」嗎?
人家提出方案來,
怎麼又不談了?
後來看了一些分析文章才明白,
所謂「邦聯」是兩個獨立國家之間的關係。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
就像印度、澳洲、加拿大這些大英國協國家,
名義上尊女王為共同的國家元首,
實際上各過各的,
承認彼此的平等、獨立。
如果我們認可「邦聯」的形式,
相當於承認臺灣的主權地位,
那是萬萬不可的。
正是因為結構鬆散、門檻低,
所以大英國協成員廣泛,
是非美國主導的最重要的國際組織。
我感覺它更像一個茶話會,
大家聚在一起參加體育比賽、推廣文化活動,
考慮到53個成員國之間的巨大差異,
很難說有什麼共同語言,
遑論實質意義的國際合作。
2017年國內上映《摔跤吧!爸爸》,
片中的女兒最終獲得了大英國協運動會的冠軍,
對於非大英國協國家的我們來說,
就不是太能理解這塊金牌的分量。
聯邦與邦聯雖然只是語序有差,
但指向的成員地位完全不同。
特別是在經歷過殘酷的南北戰爭之後,
任何一個美國的州想要獨立,
恐怕都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所以,
加州州長所謂的「像一個國家」,
跟紐約州州長科莫和川普公開互噴一樣,
目的是通過媒體向聯邦政府施加壓力。
愛哭的孩子有奶喝,
對於民主黨當政的各州來說,
川普可不是親媽,
沒把你餓死就夠義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