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我在黃昏的電臺裡放了一首順子的《回家》,那天下著小雨,是個冬天。我隨口說了聲「外面有些冷,沒什麼事就別在路上閒逛了,回家去吧,有什麼不開心,回家睡一覺就好了.」大概就這意思吧。然後就看到簡訊平臺上有很多人回應,出奇的相似,說正漫無目的地在雨中行走,聽到我的話突然就想回家了.
那些年的廣播,沒那麼多彎彎繞,互動除了寫信、打電話就是發簡訊,聽廣播的人也沒那麼挑剔,喜歡的歌會錄下來聽很多遍。電臺裡播出的情歌,可以牽動很多人的心。
現在,廣播的花樣多了,聽的人也挑花了眼不那麼純粹地聽了,看起來互動方便、聯繫緊密,心理距離卻越來越遠,再沒有DJ敢說自己曾經陪伴著一代人長大了。
今晚要和你分享的歌是莫文蔚的《電臺情歌》。
1997年莫文蔚在滾石初版《做自己》這張演藝生涯裡第一張普通話專輯之前,曾經被業界稱為歌壇票房毒藥。這張專輯之後,莫文蔚成了連李宗盛都驚豔不已的最會唱歌的女人之一。這首收錄其中的《電臺情歌》,當年引發了莫文蔚情歌的點歌熱潮,可以在這個城市的任何角落聽到,一點也不誇張。至於在電臺排行榜上蟬聯數周冠軍這種事,更是家常便飯。
在我印象中,那附近只有上一年底任賢齊的《心太軟》和同年底溫兆倫的《臺北的機場》有這樣的影響。
莫文蔚的聲音,飄忽、流離,情緒躲閃,感慨、傷感、惋惜這些,都會被她輕描淡寫地唱進你的心裡。等你下次再聽的時候,你就會想起當時初遇時的場景,放縱自己的記憶,像鐵路一樣,越拉越長。
有些職業樂評人經常詬病這世間的傷感情歌太多,而且大多是卿卿我我的靡靡之音,唱的永遠是男女之間的分分合合,小情小調。
只是他們沒看穿,那些能讓人駐足而立的情歌,都是些訴不盡的衷腸,都是在將就著幸福時,想起的錯過和懷念。
寫歌的人其實都知道,那些被傷過的心,才是最容易被觸動的,包括他們自己。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