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一場浩劫降臨汶川。十年間,我們曾為無數生死不離的故事而感動,如今,我們重回故地體驗山河重整的喜悅。為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從5月4日起重走震區,銘記來路,見證改變。
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把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北川的縣城夷為平地,遇難人員逾兩萬,十多萬人無家可歸。
如今,在距離老縣城的23公裡處,整體異地重建的北川拔地而起,取名為「永昌鎮」,寓意著北川新縣城永遠繁榮昌盛。十年間,這座新縣城經歷了快速的發展,既充滿羌族特色,又富有現代的氣息。
▲ 北川巴拿恰商業街
▲ 北川新縣城新氣象
與此同時,北川人民也在全國各地的幫助之下,正從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他們著手建設自己的新家園,經營著自己的新生活。
▲ 北川新縣城禹王橋
▲ 記者採訪北川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李光輝
北川女孩張森焱去年剛剛迎來了自己寶寶的降生,初當媽媽的她第一時間將喜訊告訴了她的「高媽媽」,這位高媽媽不是她的親生媽媽,而是臺灣「民意代表」高金素梅。
▲ 記者採訪高金素梅資助對象張森焱
故事的開始,要從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後講起。災情發生後,高金素梅心繫災區,在8月8日參加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後,不顧疲勞,於8月10日親赴受災重縣——北川羌族自治縣,進行災後慰問,並從貧困家庭裡甄選出因災失去親人或親人致殘、學習刻苦上進的20位羌族學生作為助學對象,承諾資助到其完成大學學業。在地震中失去母親的張森焱便是其中之一,由於在20位孩子裡最年長,高金素梅總以「大女兒」親切稱呼她.就這樣,這位來自寶島的未婚女子便成了20位羌族孩子的「高媽媽」,並由此結下綿延親情。
10年來,「高媽媽」始終沒有辜負孩子們對她的期待,每年暑假都會和孩子們歡聚一堂,為「孩子們」發放資助金,暢聊學習和生活感悟,共享天倫之樂!
▲ 記者採訪高金素梅資助學生景凱掄
對於這些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孩子來說,高媽媽這幾年來的陪伴比助養金更讓他們感激。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希望,在成長的路上學會了堅強,同時,更加懂得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