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盜竊案頻發,專家提醒民眾多加警惕。(9號臺新聞圖片)
安全專家表示,隨著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愈加複雜與多樣化,澳洲身份盜竊犯罪正在不斷增加。
據9號臺報導,網絡安全合作研究中心(Cyber Secur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的負責人福克(Rachael Falk)告訴記者,即便是姓名、出生日期及通訊地址等簡單的個人信息也或遭到陌生人的冒用,最終對受害者造成經濟損失。
坎培拉商店主阿爾弗雷德(Denish Alfred)就講述,自從自己的店鋪被搶劫,且一個儲存著自己個人信息的USB數字存儲器被盜以來,他就一直深受身份信息被盜之害。
他告訴記者,被盜走的USB盤內存著他的銀行帳戶信息、房產信息、公民證件及駕照信息。事故發生數周后,他的妻子收到了一張罰款單,一輛不知為何以他的名字登記的汽車在雪梨的收費公路上遭到罰款。
隨後,阿爾弗雷德的信用卡被消費了1.4萬澳元,騙子還將他住房貸款帳戶的錢轉到信用卡上,然後取走。阿爾弗雷德共因此損失了8萬澳元。
福克提醒,大多數情況下,民眾可以通過鎖上自己的信箱,或者拒絕向不明身份的來電人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等手段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
專家們還警告民眾警惕不明來源的信息。身份信息安全諮詢公司ID Care的顧問傑克遜(Christine Jackson)建議:「千萬不要直接回復聲稱你的個人信息遇到了安全問題的信息或電子郵件。」
福克也提醒民眾切勿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自己的個人信息,即便是發送給自己的郵件。她指出,電子郵件相當於明信片,毫無安全性可言。
民眾在申請一些組織的會員時也切忌透露個人敏感信息。福克說:「你永遠也不知道這些保存著你的個人信息的系統有多安全。你無需給出自己真實的出生日期,隨便寫個日期即可。」
專家還提醒民眾切勿在不夠安全的表格上輸入個人信息,若有疑慮,可立即聯繫有關服務供應商,並通過電話告知對方;民眾還需警惕那些可以訪問自己個人信息的免費應用程式,最好定期查看這些程序的用戶評論並更新自己的設備,若果真不放心,還可直接卸載該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