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集團各分院的放射影像、超聲、病理、電生理、內鏡等圖像實時匯總傳輸到總院診斷中心,總院專家第一時間對疑難圖像進行診斷,方便了分院疑難病患者的影像診斷,有效提高了各分院的診療水平。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前提下,集團實行醫學檢驗、影像檢查結果互認,避免了重複檢查、資源浪費,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
分級診療進一步破解「看病難」
通過綜合施策和打「組合拳」,西寧市分級診療各項政策平穩有序推進,2016年縣級醫院門診、住院人次較上年同期分別上升10.39%和16.25%,鄉鎮衛生院門診、住院人次較上年同期分別上升44%和43.46%。呈現「雙升」趨勢。城鄉參保居民就醫習慣逐漸轉變,基層首診、分級診療、急慢分治、防治結合的就醫新秩序正在逐步形成。
在湟源縣人民醫院,來自申中鄉大路村、66歲的譚福每周要做三次血液透析,他患有糖尿病腎病已經8年多了。以前都是在青海省人民醫院做透析,一周三次,每次往返既費時又費力。
「現在好了,方便太多,既省費用,又不奔波,真是為我們患者辦了一件大實事!」儘管精神有點不濟,譚福仍然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這得益於湟源縣人民醫院去年9月投入使用的血液透析室。
以前患者大病小病都去大醫院,是無奈之舉,因為基層醫院不具備相應條件。推進分級診療,就要基層醫院的「軟體」和「硬體」實力都得到提升。
西寧市不斷加強硬體投入,提升基層醫院的診治率,同時加強人才培養,通過對口幫扶、專科建設等方式,提升服務能力,使得疑難雜症在縣級層面就能得到診斷和治療。
在湟源縣大華中心衛生院,古色古香的中醫館引人注目。在衛生院裡,患者能夠進行拔火罐、針灸、牽引、推拿、按摩等康復治療。
在以前,患者只能去縣醫院才能進行這些康復治療,如今,村民在家門口看病、看好病已不再是件難事。
患有多年腰椎間盤突出的李勝蓮每月都到縣城去看病,最讓她鬧心的是她家住在大華中心衛生院附近,但醫療條件有限的衛生院根本解決不了她的問題,到縣城看病,還費時、費力且花錢多。可現在不一樣了,衛生院的醫療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她在家門口就能進行康復治療。
「這得益於分級診療工作的開展,倒逼我們基層醫療機構不斷完善硬體的搭建,提升自身的醫療水平,既減輕了上級醫院的診治壓力,也讓患者就醫更便利更輕鬆。」大華中心衛生院院長李迎新說。
文章內容來自 青海日報第5版
歡迎廣大基層衛生同仁來稿,投稿郵箱:jcwsfh20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