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廖志汶說的,創意的背後必須要有議題支撐,幸福果食支持在地小農、呼籲青年回鄉,盡心盡力地推動完善有力的社會企業。他說,「這些素人廚師、農民,他們很重要,很美好。這些人的動能,是臺灣最根本的力量。」因此,幸福果食團隊也有專門在做商業模式的專才,包括包裝餐點,吸引目光;傳承美感與態度給消費者與當地農民;針對地區性開發不同的商業模式等。「我們做的事情,不只是創意,而是回到現實面的考量。」
在那個溫暖宜人的午後,我們也有幸能吃到廚師用心烹調的當地美食,最原汁原味的「裸食」,只有在放入口中時才真正明白那份難以言喻的美味。身為居住在城市的都會人,當我們的生活被制約成某種形態的時候,反倒特別懷念「最簡單的滋味」。
▲廖志汶與當地廚師相互討論如何透過習慣的烹調方式來調整餐點,而不是教導他們做出高級餐廳賣的精緻料理。廖志汶說,「能看不能吃的菜,實在太無聊了!」
▲將宜蘭產的紅心芭樂刨成絲,放置在新鮮的沙拉上,是大夥一同討論出的當地創意料理。
▲綿密的南瓜添加堅果增加口感、使用有機桑椹嫩葉一同混攪在一起的Q彈麵條,再沾上特製的金棗醬料,連續多道美食,讓平時胃口不大的編輯我,也不禁狠狠地扒完的一整碗飯!
如此美味的餐點,出自於這位廖志汶口中的「人間料理師」——秀玉姐(上圖)。「崇尚自然、吃得健康」,這八個字代表著秀玉姐的烹調理念。活到老、學到老的她,擁有5支丙級證照、五十幾張的結業證書,還是前年終身學習得主,秀玉姐熱情地跟我們介紹自己,「我喜歡呈現出本地食材的原貌。不會加很多的香料或其他東西。最重要地是把我們自己地方的特色拿出來!」
當天,廖志汶介紹另一位回鄉青年(上圖右一)與我們認識。許育豪是「宜蘭縣枕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他表示這次和廖志汶與幸福果食的合作,最終就是希望能讓臺灣農業回到應有的價值。「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機會可以把當地的班底訓練出來。因為這樣的一個操作模式,在過去的農村是沒有的。它不僅僅只是開餐廳而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再次發現、甚至是尋找,農產品的價值。」
採訪最後,黃傳林設計師詢問:「那你們下一步打算怎麼做?」廖志汶表示,跟當地回鄉工作的人保持合作的關係,幫他們規劃以農村為基礎的商業模式,這依舊是幸福果食最重要的目標及理念。
黃傳林也提出「創意延續性」的堪憂,但廖志汶說「縱使是曇花一現,我也可以接受。」
「幸福是一個虛的東西,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散播出去的種子會發生什麼事,你真的不會知道。但我們將力量凝聚起來、儘量把創意的元素帶出來,其他人會去看、去仿效。然後,去尋找自己生命的價值。」
如果你不曾接近、不曾親身體驗過,就如同身處霧中森林,看不到萬物之美,就算走遍世界,留在心中的價值卻沒有一次深刻的感動來的多。「幸福果食」賦予城市人「體驗感動」的機會、透過一場場的創意活動告訴大家農村的價值,並且促發我們思考農產行銷所面臨的問題,從外至內,一層層串接起來,盡己身微薄的力量關注社會議題。
我們從這次採訪廖志汶與「幸福果食」的話語中,了解創意與體驗的無價,收穫滿滿,這樣一個反思的機會,著實難得。
下一次「幸福果食」會出現在臺灣的哪個角落呢?就請大家持續追蹤關心,來一趟臺灣農村的深度旅遊。每逢生命的浮沉之際,你都該積極地為自己開一扇窗,創造心中理想的美景。
本文由小編整理,轉載請註明。(僅供學習)
聲明: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小編認領,直接在公眾號留言,我們會在後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侵權,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