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化道真實還原 零距離貼近生活
打開這部劇,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服化道的高度還原,零距離貼近生活。
大到古樸的百貨商店櫃檯、弄堂裡的老式二八自行車,小到家中古拙的收音機、琉璃花瓶、明星海報掛曆等,無一不是那個年代的記憶色彩。不少觀眾表示,從種種精心設計過的小物件就可以看出主創的用心,而片頭羅大佑一曲《戀曲1990》,更是讓觀眾直接穿越回20年前,從溫馨又貼近生活的氣氛裡重溫90年代。
李木戈說,通過道具展現出那個年代的標識,這些還僅僅是觀眾表面上看到的。為了保證更加真實地還原和貼近生活,他和主創團隊甚至在幕後做了一部「編年史」,只為讓這部劇從靈魂到外在都散發出那個年代的獨特品質,「真正把那個時代拉回來」。
「我們做了一個編年史,把上海每一年的工資標準記錄下來,雖然劇裡不一定去表現,但是我們要知道,並以此構建每個家庭的生活標準,這樣劇情才會更貼合生活不會浮誇。我們還收集了當時每一年的新聞,比如94年在上海轟動一時的吸血鬼傳聞,97年香港回歸,98年抗洪,千禧年千年蟲等等,我們把這些事件當做一個個小插曲放在了劇裡,把那個時代拉回來。」
除了服化道之外,導演還在鏡頭語言上有著特殊的處理方式。李木戈說,為了讓這部減少懸浮感,更加接地氣,也讓觀眾更容易有代入感,他刻意減弱了鏡頭存在感。因此,在這部劇中,觀眾幾乎看不到刻意炫技或者華麗的鏡頭語言,而是被李木戈導演形容為「質樸的生活真人秀」。
李木戈說,「在拍攝過程中他始終堅持不要讓鏡頭去喧賓奪主,讓大家的關注點落在生活上和故事上。就是不要讓大家覺得你鏡頭是很刻意的去表現什麼,就好比我剛才說其實是一場生活真人秀,你把這幾對小夫妻的生活看成是一場秀,就不能太有鏡頭的存在感,我們先從美術和道具上構建起一個大環境,讓觀眾直接帶入那個年代,而鏡頭只是充當一個旁觀者和記錄者。」
乾淨的鏡頭、貼近生活的「接地氣」臺詞,一幕幕勾起了觀眾的回憶。有人說,從這部劇中找到了父母平淡相守的情感體驗;也有人說,感受到了小打小鬧卻仍舊相伴一生的動人之處。歡樂又感動的畫風讓《我的青春遇見你》展現出不一樣的劇集張力,成為開年劇的亮眼存在。
《我的青春遇見你》用溫暖明亮的現實主義給2018年的電視螢屏開了一個好頭。李木戈認為,之所以堅持創作這類劇集,是因為觀眾能看到劇裡面人物都是真實的,劇集展現出的生活狀態和價值觀也是貼近現實的,這是現實主義題材最大的意義。
而《我的青春遇見你》又在現實的基礎上打出了一張溫情滿滿的感情牌,這是這部劇的「劇眼」,也正是導演李木戈想向觀眾傳達的:「雖然我們都是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並不平凡,做人柔軟一點,用心去感受身邊人的溫暖,定下小目標,收穫大感動。」